首戰告捷!戰“疫”仍在繼續。
作為成功救治泉州首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主診醫生,石獅市總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郭煥鋼醫生依舊很忙碌,跟蹤回訪出院病人、每日參與隔離病區會診……本報記者多次電話采訪,透過郭煥鋼醫生的回憶,市總醫院醫護人員“救治首例”的更多細節與故事展現出來。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逆行而上的凡人。
收治泉州“首例”
那一刻,重任在肩
時光追溯至1月21日下午,當郭煥鋼從發熱門診接到患者吳先生時,心中不免有些緊張,“沒想到首例來得這么快”。
吳先生體重300斤,加之病況較重,走起路來氣喘吁吁。“體型太大,輪椅坐不下,躺著又呼吸困難,只好走著。”從發熱門診到重癥醫學科,吳先生休息了三回,郭醫生不敢怠慢,一路陪護。那段路,成為郭醫生到市總醫院工作以來“走得最長的一段路”。
“泉州首例!”1月23日,經泉州、省兩級疾控中心核酸檢測呈陽性,吳先生成為了泉州市首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而且是一名重癥患者。按照“一患一團隊”的原則,石獅市總醫院盡銳出戰,重癥醫學科、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內分泌風濕科、心血管內科、院感科等8個科室派出最強力量參與救治。
從醫19年、20年黨齡的郭煥鋼,曾在省立醫院工作時抗擊過非典,到石獅工作后又有抗擊H7N9、甲流的經驗。此番,抗擊新冠肺炎,擔任醫院救治組副組長,又是主診醫生,郭煥鋼重任在肩。
病人核酸檢測“陽轉陰”
那一刻,特別幸福
患者吳先生不僅新冠肺炎病情嚴重,多肺葉感染,且合并多種基礎性疾病。“病情可能會繼續惡化,我們做好了最壞的打算。”郭煥鋼回憶說,麻醉科、普外科、眼耳鼻喉科隨時待命,若患者出現呼吸衰竭,就可能需要立即實施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術。
好在,這般危急的情況并未出現。市總醫院全力以赴、科學施救,吳先生的病情迅速得到控制。1月25日春節,吳先生的雙腳痛風突然發作,痛不欲生,“血糖值一度升高至17.9mmol/L!”郭醫生立即組織科室討論,加強血糖監測,與營養師制定營養干預方案,并請內分泌科主任何閩進行會診,給予注射胰島素、止痛處理……患者血糖值逐漸恢復到正常范圍,痛風癥狀得到緩解。
為了緩解吳先生情緒,作為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的郭醫生經常“陪聊”;除夕夜里,他還用自己的手機讓吳先生與被隔離的家人連線通話。“后來,幾乎每天查房后都讓他與家人通話,由于經常噴消毒液,手機都受潮開不了機也‘住院’了。”
1月27日,患者吳先生新冠肺炎核酸檢測復查為弱陽性;1月29日,再次復查為陰性……“陽轉陰”那一天,市總醫院ICU所有醫護人員都為患者感到高興,“比多發獎金還開心!”在郭醫生那一天的微信朋友圈里,寫著這樣的一句話“聽到好消息,先吃個橘子慶祝一下”。
回家不敢抱孩子
那一刻,有些心酸
“他們都有家庭,但冒著危險,為我付出了很多。”2月4日,首例患者吳先生治愈出院時,由感而發。
何嘗不是如此!盡管“全副武裝”,但醫護人員在救治護理新冠肺炎病人過程中,并不代表著就是“零風險”。郭煥鋼說,比如咽拭子標本采集,必須讓病人用力咳嗽才能更準確,在一旁的醫護人員是十分危險的,即使戴著N95口罩、護目鏡、面屏,也不能保證100%不會被傳染。
醫者皆凡人。戰“疫”一線的市總醫院醫護人員,下班回家都不敢與家人親近,有的甚至與愛人、孩子分床睡。“除夕晚,我回新家貼春聯、拿生活用品,多日不見的孩子看到后要來親熱,我不敢抱孩子,說話都隔著老遠。”郭煥鋼說。1月30日,不到兩歲的孩子發高燒至39.2攝氏度,好在經過檢查及時排除新冠肺炎。直到現在,郭煥鋼也不敢輕易抱孩子,說起這些,他不禁有些心酸。
而這一切,都是值得的。送患者出院回家的那個夜晚,郭煥鋼記憶猶新,吳先生家人用民間習俗來慶祝這一時刻:穿新衣、放鞭炮、跨火盆……驅除病魔,迎來新生。
患者的康復,醫者的幸福?。ㄓ浾吡侄鞅?文市總醫院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