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校風、校紀、學風也因此走了下坡路。筆者幾次聽到老師私下感慨,“現在這世道,都不敢批評學生了。”
老師不敢批評學生,受害的首先是學生本身。比如,面對校園暴力,老師如果不敢大膽出手,及時批評制止,一方面會縱容施暴學生,使其逐步走上歧途;另一方面,也會使受欺凌學生雪上加霜,造成二度傷害。同時,這也是對雙方學生家庭及社會的不負責任。
老師不敢批評學生,絕非小事。學生如同樹苗,如不及時修枝剪杈,極易長成“歪脖子樹”。孩子不能在蜜糖和贊美聲中長大,適宜的批評有百利而無一害。很多人長大后對老師充滿感激,就是因為老師及時給出批評,“懸崖勒馬”,避免了更嚴重的后果。更有意思的是,很多老師感慨,畢業后真正感恩老師者,往往是那些受批評多的學生。
在這里,有必要提醒家長一句:溺子如弒子。大多數老師是為了孩子好,很多老師的批評是“愛之深、責之切”。只要批評得對,家長就應該支持老師。況且,孔子尚且“吾日三省吾身”,孟子尚且推崇“聞過則喜”,一個成長中的孩子,做得不對、做得不好,怎么就批評不得了?反之,如果一個孩子上學時對校紀校規無所畏懼,對老師批評難以接受,等將來長大成人走向社會,能不被社會狠狠“教訓”嗎?能成長為有用之才嗎?
當然,作為教師,還是要講求方式方法。畢竟,批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能用藝術化的手段使學生變得更好,才是教育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