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欺凌要尊重孩子的意見
遇到校園欺凌該怎么辦?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認為,作為家長,如果發現孩子確實遇到了欺凌,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在情感上給予孩子充分的支持,理解并接納孩子表現出的情緒,切忌使用“你怎么這么沒用”“為什么就欺負你一個人”等語言,給孩子造成再次傷害。其次,在發現孩子受到欺凌時,也不能一味要求孩子進行忍讓,因為欺凌可能是重復性的,很容易讓孩子陷入經常遭受欺凌的境地。家長要明確態度,可以找學校和老師對此進行協調,對欺凌者進行嚴肅的教育。在此過程中應注意溝通的方式和方法,家長的穩定狀態對于事件的解決至關重要。家長的態度對孩子影響深刻,應當理性引導孩子分析事件的原因,并且想辦法與孩子共同處理該問題。
該中心認為,在遭遇校園欺凌時,可以為了保護自身權利而實施適當的防衛措施,但是不建議在被欺凌之后對他人實施打擊報復。正當防衛,指對正在進行不法侵害行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當孩子受到欺凌侵害時,適當的防衛措施可以保護孩子自身免受對方傷害。但是對于之后的打擊報復行為,則可能導致自己的孩子演變成為一個欺凌者,也可能導致孩子卷入司法糾紛之中。
在孫云曉看來,校園欺凌的發生,對事件的雙方而言,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在當下的校園欺凌事件中,我們往往會看到都是成年人在忙,而忽視了孩子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兒童才是真正的兒童問題專家,我們必須保護他們的參與權。我們要保護孩子的利益,關鍵在于明白怎么做才真正對兒童發展有幫助。”10歲以上的孩子具有了一定的行為能力,他們有自己的判斷力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在校園欺凌中,孩子們也能收獲成長,包括學會化解矛盾,處理相互之間的關系,并獲得智慧和勇氣的提升。因此,建立由兒童溝通化解問題的機制很有必要。
“防治校園欺凌的體系形成得越快,其成效出現得也越快,就能幫助更多孩子免于在校園欺凌中受到更大的傷害。” 童小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