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市場這片紅海里,持續上演著一場場血雨腥風。
昨日,螞蟻金服宣布與馬來西亞聯昌國際銀行(CIMB)旗下的Touch'n Go (TNG)公司簽署協議,將組建一家合資公司,為當地用戶提供電子錢包解決方案和其他相關金融服務。
目前,每天有數百萬馬來西亞人使用Touch'n Go卡在零售店、停車場和公共交通系統上進行電子支付。未來,馬來西亞版支付寶錢包將幫助TNG的新老用戶在手機上獲取更多服務,包括電商服務。
至此,繼泰國、菲律賓、印尼市場之后,螞蟻金服在東南亞的支付市場中再下一局。一年前,阿里巴巴耗資10億美元控股東南亞最大的在線購物網站Lazada以打開東南亞電商大門,并于今年4月將Lazada支付平臺Hellopay并入支付寶體系中。
無獨有偶,微信支付全球運營總監也于近日表示,騰訊已向馬來西亞政府申請通過微信支付在當地提供貨幣支付服務。如果被批準,馬來西亞用戶就可以將其當地銀行賬號與微信支付相捆綁,然后使用林吉特(馬來西亞貨幣單位)購買商品和服務。
歐洲支付市場大額并購頻繁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不僅僅是中國的兩大巨頭正在爭搶東南亞支付市場,近期全球其他地區比如歐洲,也在同步上演“支付大戰”。
近日,法國支付服務公司Ingenico宣布,將以15億歐元從瑞典私募股權基金公司Nordic Capital手中收購競爭對手——總部位于瑞典斯德哥爾摩的支付公司Bambora,這將是歐洲支付領域交易中的最新收購案例。
Bambora 2016年的總收入為2.02億歐元。Ingenico在一則聲明中表示,其上半年利潤和銷售額均獲得增長,收購Bambora,會使其每股收益到2018年提高約5%,同時也將提升利潤并且帶來協同效應。
本月初,法國支付公司Worldline也表示,已同意收購瑞典同行Digital River World Payments。
美國支付處理公司Vantiv Inc.于本月早些時候宣布,同意以99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剛剛上市兩年的英國金融技術公司Worldpay Group Plc.。
Worldpay方面表示,Worldpay和Vantiv的董事會均認為,將兩家公司的互補業務結合在一起在戰略上是有說服力的,依托于各自在支付能力、產品、垂直領域專業知識,以及分銷渠道上的優勢,合并可能創建一個世界級規模的支付集團。
瑞典在線支付創企Klarna于今年2月宣布收購德國支付公司Billpay,雙方交易價格未透露,但據消息人士稱,此次的收購價格在6000萬英鎊左右。2016年10月,Klarna還收購了破產的德國柏林P2P支付應用Cookies。
國內支付牌照趨緊
反觀國內,目前第三方支付卻漸有收緊之勢。根據易觀近日發布的《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專題分析2017》報告顯示,由于監管收緊,第三方支付牌照價格水漲船高,而當支付企業構建出自身生態,支付牌照尤其是全支付牌照價值會進一步放大。
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央行已經注銷13家擁有支付牌照機構,10家機構續展未通過。6月26日,第四批非銀支付機構牌照續展結果出爐,央行再次注銷9家支付機構,2家被縮減業務范圍。至此,第三方支付牌照僅剩247張。
在此背景下,第三方支付機構被并購數量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2016年并購數量達到16起,其中10億元以上的并購達到5起。
最近一則案例是,7月23日晚間,宏圖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旗下全資子公司天下支付擬以增資方式引入戰略投資方諾亞投資。諾亞投資將出資1.5億元對天下支付進行增資,同時,天下支付與諾亞投資將在支付、結算、商戶資源等方面進行業務合作。本次增資完成后,諾亞投資持有天下支付20%的股權。
除了財務投資外,雙方約定將在“支付通道業務”和“T0結算業務”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同時,天下支付還將充分利用其在第三方支付領域的經驗與技術優勢,為諾亞投資提供資金交易、支付、清算等方面的服務。
從2013年到2016年,中國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行業發展迅猛,年交易量已經從1.3萬億元增長至35.33萬億元的規模,預計2017年整體交易規模將保持超過100%的增長速度,達到75萬億元規模。其中,互聯網支付預計將保持穩定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