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發布的《中國消費金融創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我國當前消費金融市場規模估計接近 6 萬億元,如果按照 20%的增速預測,我國消費信貸的規模到 2020年可超過12萬億元?;ヂ摼W消費金融產品涌現,釋放了消費潛力、促進了產業升級,但一個良性、可持續性的風險防控業態,才是消費金融成功持續運營的根本。
普惠金融要解決成本問題
對于消費金融而言,數據和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著風控和獲客效率。以前,傳統金融機構的服務模式傾向于做企業金融、為大企業投放貸款;3年前,消費金融逐漸火了起來,這背后不僅是因為政策紅利,更是因為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讓金融服務變得越來越互聯網化。
《報告》認為,在消費金融領域,技術驅動將貫穿從資產獲取到資金對接,乃至用戶體驗的全過程。同時,數據驅動下的風險定價是消費金融企業的核心能力之一。
以京東金融為例,其通過海量數據分析每個消費者的消費水平及消費偏好,又通過挖掘、分析這些大數據建立相對完善的征信系統,從而推出更加個性化的消費金融產品,并且對風險水平進行差異化管控。
京東金融消費者金融事業部總經理區力指,對于金融科技來說,解決金融普惠問題,歸根結底就是要解決成本和效率的問題。區力表示:“在現實的商業模式中,成本結構的不同會讓商業模式產生很多的變化,固定成本高而變動成本低的商業模式,是相對沒有邊際的,可以快速復制,這就表明,如果固定成本可控,變動成本低,一定是適合普惠金融的商業模式?!?/p>
風險把控能力是根本
事實上,普惠金融實踐的背后歸根結底是對風險的把控能力?!秷蟾妗分赋?,相比于傳統消費金融風控模式,互聯網金融消費風控系統以大數據風控是為基礎,融入“數據+風控模型+算法”的思想,真正有效地將風控系統量化衡量。
基于大數據風控,可將傳統消費金融前端銷售依靠大量地人工推薦、后臺依賴人工作業的重人力模式,升級為依賴系統和數據自動決策的在線實時自動信貸工廠模式。
相比用抵押物、收入流水證明等粗放式的傳統風控方式,通過基于大數據線上信貸審批系統將進一步提高信貸業務審批效率,充分體現信貸業務電子審批高效性,信貸調查、分析評價、審批決策和放款審查人員均通過系統調閱信貸業務影像資料和電子信息,紙質審批資料不再做審批環節中流轉,同時實現“三集中”,即集中審批、集中審查放款與集中檔案管理。
最終實現信貸業務的集約化經營,科學化管理,各方面提高風控系統的有效性。
文/記者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