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車要有公共政策配套
共享汽車打著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緩解交通擁堵、合理利用資源、解決最后一公里出行難題等旗號而生。然而,不僅其共享模式目前還沒有找到一個風靡市場的先例,在城市既有資源還未得到優化之前,越來越多的共享汽車上路,“不給交通添亂添堵”顯然已不是城市管理者所要面對的唯一重要問題。
北京市政協委員陳小兵多年來一直非常關注交通出行問題,他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共享汽車”這種相對綠色環保、資源共享型的創新出行模式,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有一定的市場需求和成長空間。但是,這些特大城市的限行限購政策和停車場地稀缺,也給“共享汽車”的發展帶來很大的障礙,如何平衡是擺在城市管理者和“共享汽車”運營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共享汽車的未來如何要由市場決定,符合消費者需求、能很好適應市場變化,共享汽車就有美好的前景和未來。”陳小兵強調,“由于共享汽車是一項需要高度適應城市管理政策和出行限制模式的產品,需要政府部門的扶持才能生存。”
陳小兵認為,面對共享汽車這樣新生業態,首先政府管理部門應該迅速研究應對,給一些政策上的支持與扶植。共享汽車作為準公共產品,要有公共政策去配套。陳小兵建議,相關部門可以在軌道交通終點站、城市邊緣地區、立交橋下空間或者大型社區旁,在停車租金方面給予優惠和減免,提供場地支持。
“在給予共享汽車充分發展空間的同時,對安全漏洞需要‘零容忍’,率先需要規范的就是確保安全駕駛。”陳小兵表示,無論政府部門還是共享汽車的經營者,都要先從制度設計上完善安全機制,把安全風險系數給足,才能管理運營好這個新生事物。其次還要有強制保險,加上大力宣傳、教育,才能將共享汽車的上路風險降到最低。(記者 劉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