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稱,海南島是大陸北方省份老人的避寒勝地,衍生出特殊的“候鳥老人”群體。能夠每年這樣飛來飛去的銀發族,經濟實力基本都在中上以上,是精英群體。
候鳥老人多來自北方 且為“體制內精英”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2月8日報道,根據海南官方統計,海南的候鳥老人大約45萬人。但做過候鳥養老模式調研的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杰華則表示,真實數字應遠遠超過45萬。
2015年春天,海南省衛計委與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合作,對三亞、???、文昌等5個市的1200名候鳥老人進行調查。
調查顯示,海南省候鳥老人的戶籍地主要在北方,特別集中在黑龍江、吉林、北京市以及遼寧。這四省市戶籍占海南候鳥老人總數的53.9%。尤其是三亞市,候鳥老人有75%來自東北三省,而且以黑龍江人最多,在退休老人群居的社區,戲稱他們是住在“黑龍江省三亞市”。
報道稱,候鳥老年人群的平均個人月收入為3894.94元(人民幣,下同),遠高于2015年全國居民人均1830.5元的每月可支配收入。
有老人告訴媒體,跟他同社區的候鳥老人,個個大有來頭,有的是教授,有的是局長,就算是企業的,也都是大國企。
陸杰華調查時就分析過,候鳥老年人群具有明顯的“體制內精英”色彩。83.1%的候鳥老人退休前在國營企業、事業單位以及黨政軍機關工作。其中,職位為機關事業單位負責人的比例高達40.8%,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達到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