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南安市英都鎮霞溪村田間地頭,70多畝的油菜已經成熟,村民們搶抓晴好天氣,加緊收割油菜花籽,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當天,記者在現場看到,這片油菜花田位于霞溪村環村道旁,原本金燦燦的花海早已換上了新裝,喜變豐收地,村民們正熟練地揮舞著鐮刀,把一束束油菜稈割倒,整齊有序地堆放在身后。
“原來這里是一片閑置地,但是因為這個地方沒有水,種不了水稻。今年,我們因地制宜種植油菜花,3月油菜花全面盛開時,金燦燦一片,非常壯觀。村民、游客、攝影愛好者紛紛慕名而來,這片油菜花田成了一處網紅打卡地。”霞溪村黨委書記洪再雙告訴記者,種油菜的好處多,油菜開花是風景,油菜成熟可榨油,油菜秸稈還可以放在田里做肥料。
記者了解到,70多畝油菜花籽預計可以榨油3150公斤,增加5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待油菜花收割后,我們計劃種植耐旱的植物,比如向日葵,既有觀賞價值,其種子又能炒成葵花籽、榨葵花籽油。”洪再雙說。
無獨有偶,在英都鎮西峰村,閑置的土地正變身家庭農場,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當天,記者來到現場看到,一株株百香果幼苗長勢喜人、生機盎然,幾名工人正忙著翻土、種植果苗。“目前,農場已經種植了百香果、玉米,預計再過3個月就能迎來豐收。接下來,我們計劃將這里打造成集農業觀光、休閑采摘為一體的生態休閑農場,吸引游客前來打卡。”今年4月,農場主卓國都通過流轉100多畝土地,經營起了家庭農場。
“20世紀90年代后,外出打工的村民越來越多,這片土地就閑置了,荒廢著很可惜。一直以來,村委會都想通過流轉土地,增加村民收入。”西峰村黨總支書記洪貴忠介紹,為了讓“沉睡”的土地資源“生金”,村干部入戶做通了85戶300多位村民的工作。“接下來,村委會也計劃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閑置土地得到有效利用,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
盤活閑置土地,讓鄉村振興發展更有“錢景”,也幫助村民鼓起了“錢袋子”。“我們年紀大了,出去打工既不方便也不好找。有了這個農場,我們就可以打零工,一天有100多元工資。”家門口帶來的務工機會,讓50多歲的王阿婆喜笑顏開。
霞溪村、西峰村荒地變良田,只是英都鎮盤活閑置土地資源的生動縮影。在大新村、坪山村,閑置農田變成沃野,繪出一片美好水稻“豐”景;在良山村,400多畝閑置農田變成開心農場、“水果家園”;在仕林村,60畝閑置農田變身紅薯地、油菜花海,瓜果飄香……近年來,英都鎮因地制宜,以推進低效、閑置土地再盤活為抓手,開展鄉村“沉睡”資源喚醒行動,通過盤活閑置資源、綜合利用集體空間、穩步推進土地流轉等措施,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盤活閑置土地共計4000余畝,把荒地打造成群眾致富增收的“希望田”。
?。ㄓ浾?賴香珠 黃奕群 通訊員 洪思婷 洪彩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