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著豐富的種植經驗和栽培技術,80后青年農民周一平回鄉創業,在泉州市泉港區涂嶺鎮溪西村闖出了一片“新天地”。他一邊躬耕田地,發展特色水果產業,提升綜合效益;一邊推廣農業種植技術,用科技指導幫扶困難群眾,書寫下了一個個生動的青春故事。
在涂嶺鎮樟腳村,周一平正在指導村民蔡玉華種植火龍果。蔡玉華2015年底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丈夫和孩子均喪失勞動力,一家人全靠蔡玉華在支撐。兩年前,鎮、村干部的牽線搭橋,周一平來到這里,他準備用自己的農業種植技術,幫助蔡玉華脫貧。
綠優家庭農場負責人周一平:“前期的搭架子、水管這些,用水我們給她弄到田間到位,種苗這塊,因為她可能不知道要怎么種,我們也叫工人全部給她種好。整個過程我們全部給她包下來了。”
兩年的時間里,他不定期過來,了解火龍果的長勢,指導蔡玉華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F在,蔡玉華種植的兩畝火龍果生機勃勃,長勢喜人。
村民蔡玉華:“水果種了差不多兩畝,預計可以收成數千斤,收成了可以賣,生活就會越過越好了。”
綠優家庭農場負責人周一平:我們火龍果按最多的,一畝地可以產4000斤左右,優果跟次果結合在一起,應該有10元的利潤。按8000斤一年,差不多8萬到10萬的收入還是沒問題的。掛果完以后,她自己銷不掉的話,我們會幫她一起把果賣掉。
在周一平的幫扶下,蔡玉華的兩畝薄田從種植少收成的傳統作物,發展成了豐產豐收的良田沃土。這讓周一平感到高興的同時,也讓他堅定了科技助農的決心。
綠優家庭農場負責人周一平:“來做的這四年當中,我們有幫扶的農戶有十多戶,我們去年主要是做一些農業技術的培訓和講座,我們差不多有培訓了300多人來做一些技術上面的教學,引導他們做一些比較現代化的農業。”
而在周一平的創業基地綠優家庭農場,經過4年多的發展,50畝田地從一開始的主要種植百香果,到現在已經發展為草莓、黑柿、木瓜、橄欖等200多種特色水果,通過“精準發展、精細管護”,周一平不斷提升水果產業綜合效益,也帶動了家鄉溪西村的發展。
泉港區涂嶺鎮溪西村黨支部副書記葉延韶:“這四年多以來,像我們村的一個爛泥地,差不多10畝地,改造成香水蓮花培植地。還有山上的30畝山林地,全部種了菠蘿蜜那些比較高檔的水果樹,整個30畝的荒置地也被綠化了起來。同時也帶動我們村里的群眾增加了收入,可以在這邊務工。我們村財方面也增加了租金收入。”
因興趣而堅守,因堅守而熱愛。周一平在廣袤的農田里,書寫著自己的奮斗故事。在這一片熱土里,他用激情和汗水創出了一片新天地,留下了無悔的青春印記,也為更多的青年人、后來者樹立了榜樣。(泉港區廣播電視臺記者 莊凱麗 唐釧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