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市場化運作,切實激發用人主體活力,是幫助企業人才效益不斷顯現、推動復工復產的關鍵。今年全市人才工作要點提出,鼓勵用人主體大力推廣人才合伙制、股權期權激勵等政策“干貨”。同時,鼓勵企業導入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增加研發投入、重視技術改造等,為人才實現價值提供平臺。連日來,記者走進我市多家企業一線了解到,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一些企業“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用好人才“港灣計劃”政策,不斷創新引才、育才、留才的激勵機制,“用心用情”激發各類人才在各自崗位上奮發有為、實現價值,推動企業復工復產。
“有了股權激勵,我是員工也是老板!”
在位于南安的福建省閩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30出頭的嚴巧珠已經在企業里工作了10年。從一開始的采購職員做起,她已成長為公司的產研總經理。在她看來,個人迅速的成長,與公司對人才的重視和激勵密不可分:“入職的第二年,我就趕上了公司實行股份制改革,對于一個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來說,當時真的不敢想!”
有了股份,自己既是員工,也是“老板”。嚴巧珠說,這樣更加有主人翁的意識,工作充滿動力。
2018年,因為工作表現優異,嚴巧珠從泉州市第五層次人才成長為第三層次人才。“人才政策的鼓勵,給了我充分的認可。更大的平臺,也激發了我更加愛崗敬業,為泉州發展貢獻綿薄之力。”成為高層次人才,嚴巧珠心懷感恩。
閩旋科技的股份制改革始于2011年。公司董事長朱斌介紹說,隨著企業的規模擴大,當時企業面臨著如何留住人才、讓企業生命力更加持久的問題。經過深思熟慮,公司毅然做出實行股份制改革的決定。朱斌將手中65%以上的股份悉數贈予公司管理層、技術人才和優秀員工等核心人員,像嚴巧珠這樣快速成長起來的年輕骨干,也得到了部分股權激勵。
“通過股份制,把我一個人的夢想變成了所有閩旋人的夢想,把閩旋的成長變成了多數人共同的發展目標和歸宿。”朱斌說,此舉不僅增強了員工的歸屬感和凝聚力,減輕了企業的管理負擔,同時也留住了核心人才,大家同心同德,攜手共贏,共同推進企業長久發展大計。
“董事長直接評價,我們搞創新更有底氣!”
從辦公室實習生做起,福建金鹿日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姚輝如今已經成長為公司產品中心總監,2016年,姚輝因業績優異,被評為南安市第六層次人才。“企業負責人對員工的優勢、不足都了如指掌,并且愿意提供平臺讓人才挖掘自身潛力。這也讓我在創新發展上更加有底氣。”姚輝說。
人才和企業相輔相成。近年來,響應泉州人才“港灣計劃”,在激發人才活力方面,金鹿日化股份有限公司堅持創新,建立企業評價人才的一整套機制。其中,“董事長年度點評機制”更是得到從員工、企業負責人和相關部門的肯定。
“每年年初,我就會把一年的工作目標設定好。”姚輝說,設定目標時,按照“董事長點評機制”的要求,他除了要做好年度業績計劃,還會專門在創新發展上進行規劃。
去年,姚輝改進提升了公司的蚊香烘干技術,不僅讓生產更加環保節能,一年還能為公司節省100多萬元成本。驅動他做好這項創新工作的,正是年初的“創新規劃”。
“作為產品總監,在設備、產品、生產環境改造等方面,做好持續創新很重要。企業負責人也會在年終專門對此進行點評。”姚輝坦言,這一機制讓他有壓力也更有動力,“作為技術骨干的高層次人才,過不了‘創新關’,肯定是說不過去的。”(記者 林書修 通訊員 沈忠華)
“如果你是蛟龍,我就給你大海。這是我們始終堅持的人才理念。”公司總經理張向榮說,為高層次人才設置“董事長年度點評機制”,一方面是要讓高層次人才對自己的定位更加清晰,另一方面,也是通過機制,為高層次人才的創新發展提供更大的平臺。“高層次人才提出創新項目,企業提供全面的軟硬件條件,到年底再進行點評。”張向榮說,高層次人才創新達到一定標準,企業會給予很多激勵。對高層次人才個人來講,他們也收獲了很大的成就感,個人價值得到充分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