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泉港致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重點突出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培育科技創新人才等工作,努力推動科技創新工作再上新臺階,為實現“三個率先”發展戰略提供科技支撐和創新動力。
釋放紅利 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近日,泉港區召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暨科技創新工作大會,對在自主創新領域表現突出的企業和個人進行表彰,累計發放獎金791.79萬元,鼓勵企業和個人進一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進泉港建設創新型城市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此次獎勵涉及化工、新材料、農業、食品等領域,包含納川管材、明恒紡織等18家自主創新企業的34個項目,以及獲得專利申請、授權的迅達石化、路通管業等41家企業和106位個人。
為進一步加大創新創業扶持力度,近年來,泉港出臺《鼓勵促進企業自主創新獎勵若干規定》《鼓勵扶持自主知識產權若干規定(試行)》等優惠政策,在創新載體建設、成果轉化、技術合作、示范認證、稅收優惠、人才培養上積極給予企業政策傾斜,并設立1000萬元企業發展資金,重點培育壯大“專精特新”中小民營企業和產業集群。同時,該區每年安排300萬元專項資金,對入駐孵化基地的企業、科研單位在科研、添置儀器設備等方面進行獎勵。2016年,該區專利申請量有望突破3000件,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50件,被認定為省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11家。截至目前,全區共獲評高新技術企業11家,獲評省市兩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個。
搭建平臺 打造石化科技先行區
去年6月份,國務院批復同意福建省建設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泉港作為福建最早最大的石化基地,在化工核心技術、專有技術和循環經濟、石化人才聚集等方面,已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前列。在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中,泉港立足石化這一最大特色,加快打造石化科技先行區。
在“科技鏈”方面,泉港以“兩院兩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石化科研實驗中心、高新技術孵化基地、石化科技眾創園為重點,組建產學研用創新聯盟,打造集科技創新、產學研對接、人才培養、質量檢驗為一體的石化科技服務高地,為石化產業的研發創新、技術改造、新產品產業化、新工藝工程化提供科技保障。
在“循環鏈”方面,該區充分發揮國家級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優勢,推動上游產品、副產品、廢棄物作為下游原材料的綜合利用,實現“化廢為寶”,提升上下游的產業關聯度。加快建設熱電聯供、二氧化碳回收、火炬氣回收、廢催化劑再生、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等循環經濟項目,通過資源化、減量化、綜合化提升產業一體化效益,促使示范試點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此外,該區圍繞石油化工、新材料等重點產業,以及循環經濟、生態環保等關鍵領域,鼓勵龍頭企業組建產學研用創新聯盟,引導大中型企業利用優勢條件構建科技共享平臺,引導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展科技合作,廣泛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信息技術,大規模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設施設備、工藝條件,帶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構建體系 培育科技創新人才
日前,泉州市高層次人才沙龍專場活動在泉港舉行,來自福州大學石油化工學院、華僑大學材料學院的博士專家進行主題演講,圍繞泉州石化行業中下游產業、對接石化產業,以及培養工程技術創新人才等課題進行廣泛深入的探討?;顒又荚诖罱ㄊa業人才磋商交流和對接合作平臺。
泉港作為福建省確定的湄洲灣石化基地先導區,擁有“中國石油化工泉港園區”、“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點工業園區”兩大國字號品牌,一個千億石化產業集群正在泉港形成。石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石化人才,泉港以創建“石化人才聚集區”為目標,堅持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四才并舉”措施,大力推進石化高新技術孵化基地等一批科研平臺建設,為人才集聚創造條件。
人才是科技創新的載體,做好科技人才服務,才能實現有效引才用才。該區認真解讀、用活用足上級關于高層次人才和人才團隊引進方面25份政策文件,大力引進石油化工、港口物流、生態環保、安全監管、市政管理、醫療衛生等領域的緊缺人才,落實企業“三稅”補助16條優惠措施,積極引導推薦科技型人才向上申報各類人才認定,著力構建多層次、立體化的人才優先發展保障體系。去年,該區“一基地五中心”入選中組部“一帶一路”高層次專家咨詢服務項目,天線寶寶許志忠入選國家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和福建省科技創業領軍人才;推薦3位創新創業人才申報2016年度市級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推薦迅達石化、福師大泉港石化研究院、福大石油化工學院3家企業技術人才申報智能制造產業集群高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