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進行時——
讓百姓享受更好的醫療服務
曾奕明(中)與陳摩西(右)在兩會訪談室接受記者采訪 (戴涵琦 攝)
核心提示
看病難、看病貴一直是群眾關心的重點問題。為緩解這一矛盾,近年來,國家持續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泉州緊跟國家步伐,啟動了新一輪醫改,并按照“?;?、強基層、建機制”的要求,對公立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進行了綜合改革。
改革推進至今,泉州的公立醫院發生了哪些變化?群眾從中得到哪些福利?昨日,記者邀請市人大代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院長曾奕明,市政協委員、解放軍第180醫院院長董少良,市政協委員、泉州市第一醫院院長蘇智軍,市政協委員、泉港后龍衛生院副院長陳摩西四位嘉賓做客兩會工作室,一同探討“醫改”的相關話題,并就如何提升我市的醫療服務水平提出意見、建議。
“醫改”改變了什么——
藥費變少了 醫院定位更清晰
記者:這些年的“醫改”,給醫院帶來的變化有哪些?
曾奕明:“醫改”的積極變化有很多。一是醫院的發展定位上,辦醫方向更明確了。“醫改”提出實施分級診療,我們的醫院主要定位于“急癥、重癥、疑難病癥;高端技術、新技術、特色技術”。二是醫院的管理上,機制更趨良性了。例如實施藥品和耗材零差價銷售后,醫院不需要通過開藥和大量使用耗材來獲得醫院日常運營所需利潤,而要更加集中精力提高技術水平,提升服務品質。三是醫院的評價體系更科學,新的評價體系已經出臺,對于提升醫療服務的質量起到積極正向的引導作用。
董少良:解放軍180醫院第一時間投身“醫改”,可以說變化是巨大的,特別推行藥品和耗材零差價銷售后,我院每年僅藥品收入就減少7000多萬,此外,我們的門診費用和住院費用也相應降低了,這就讓老百姓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優惠。
蘇智軍:最大的變化的確是藥品和醫用耗材費用零差價銷售上,僅去年,我們藥品支出費用就下降了5.8個百分點,節省了藥品費用7000多萬,為群眾減輕了負擔。“醫改”改變了許多醫護人員的觀念,使公立醫院真正回歸公益。
陳摩西:“醫改”實施后,隨著政府投入加大,基層衛生院不論在醫療設備配備,還是醫護人員的待遇上都有很大的提升。這不僅大大提高了群眾對基層衛生院的信任度,也提高了醫護人員的積極性,為“分級診療”的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醫改”存在哪些難點——
醫療人才緊缺 醫生價值難體現
記者:改革推進至今,您覺得有哪些重點、難點?
曾奕明:目前“醫改”存在著不少挑戰,例如在學科建設、醫療設備、基本建設等方面的投入上,還需要政府、醫院和社會共同克服。
董少良:“醫改”的難點主要存在兩方面,一方面是醫療價格體系改革,即如何讓醫生的醫事服務費與勞動付出相匹配,充分實現的個人價值。另一方面是人事制度改革,如何突破現有體制,為真正實現醫生多點執業打下基礎。
蘇智軍:作為“醫改”的一項重要舉措,推動醫保支付制度改革是我們關注的重點。目前,我們正在大力推動醫保支付制度改革,其中,單病種付費的病種數已經達到124種,下一步,我們還會繼續推進這項工作。
陳摩西:從目前來看,以往基層衛生院人才就緊缺,改革后實施分級診療,基層衛生院人員需求不斷加大,但又很難招到人才,導致出現嚴重斷層現象,使得群眾沒有辦法享受到基層衛生院的服務。
如何解決醫療人才緊缺——
扶持特色學科 構建醫聯體
記者:長期以來,醫療人才緊缺是制約泉州醫療水平發展的一個重要短板,如何破解這個難題?
曾奕明:人才隊伍建設非一日之功,我院歷任班子都給予高度重視,形成了較為合理的人才梯隊結構。主要采用“立足當前、謀劃長遠;注重梯隊、優化結構;培養為主、引進為輔”等做法,取得較好成效,吸引了一大批留學歸國人才、博碩士人才加入我院,形成了以博士、教授領銜、以碩士為基礎的人才梯隊,為醫院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董少良:我覺得,相關部門可以整合部分資源用來扶持名牌科室或者重點???,比如每年培育一批特色???,以三年一個周期,為醫療人才打造專業平臺,形成輻射效應,以點帶面。同時,應該建立泉州自己的醫學院,為各大醫院輸送人才。
蘇智軍:培養專業醫療技術人才很難,周期很長。為了讓人才能在醫院里有進一步提高,我們開展了各種培訓、繼續教育、進修、學術交流,例如4年前啟動的百人培養計劃,當時我們遴選了150名醫療骨干,送到國內外最好的學科醫院進行培訓,目前已經有近100人完成培訓計劃。
陳摩西:我認為要實行醫聯體,更加重視基層醫療。通過醫聯體,整合省市級醫院的專業人才資源,通過加強培訓和“傳幫帶”,幫助基層培養醫療人才,強化基層人才力量。
怎樣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加強人文教育 優化院區環境
記者:今年,泉州衛計委提出要在半年內提高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水平,對此,您有什么建議?
曾奕民:建議在院內成立專門的職能科室——服務中心。我院在成立優質服務委員會和改善醫療服務質量辦公室的基礎上,成立了服務中心,該科室著重從在人文教育培訓、規范服務行為、再造服務流程、信息化建設、內部監督回訪等方面入手,多層面提升服務水平。
董少良:首先要加強對醫務人員的人文教育,提高醫務人員的醫德醫風,爭做“有溫度”的醫生。其次,醫院要創造良好的就醫環境,例如,病房設施盡量人性化。第三,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獎懲機制,提升醫療服務水平。第四,加強信息化管理,通過建立醫療“云”平臺,整合醫療資源,讓患者享受更快捷、更方便的醫療服務。
蘇智軍:在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方面,我院已經在增強門診技術力量、優化門診區域、強化窗口服務、增加志愿者服務、加強車輛管理、改善院區環境等方面作了許多努力,下一步,我們還將進一步建章立制,將醫療服務水平納入績效管理,提高醫護人員的積極性。
陳摩西:對于基層衛生院來說,要充分發揮簽約家庭醫生的作用,要提高基層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增強群眾的信任感,讓基層衛生院真正發揮作用。此外,要注重中醫發展,充分發揮這部分中醫醫生的作用。
下期預告
今天的兩會訪談室,我們將繼續邀請代表委員與記者共同圍繞“讓高層次人才引得進、留得下、過得好”話題展開討論。
參加本期兩會訪談室的嘉賓有市人大代表、福建師范大學泉港石化研究院院長陳慶華,市政協委員、泉州市約克顏料有限公司總經理曾福泉。今天,他們將分別做客兩會訪談室,與讀者分享來到泉州干事創業的心得體會,并為泉州市引進高層次人才建言獻策,敬請關注!
您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實時參與到“兩會訪談室”的全媒體直播互動當中:
1.登錄“泉州通”APP,進入“聚焦2017泉州兩會”專題的“兩會直播間”,關注訪談直播,留下您的意見建議;
2.登錄泉州網泉州兩會專題或直接掃描直播泉州@兩會二維碼(下圖),均可參與互動;
3.撥打泉州晚報社24小時熱線96339留言。
2017年“兩會訪談室”期待您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