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巷26號,大廳左拐處有一面出磚入石墻面,墻的底層是由紅磚、白石有規則地壘成,
中間是泥土和碎瓦片混合而成,最上層則是現代紅磚。
【三朝巷26號】
傳統手巾寮 今成“金紙”小作坊
三朝巷26號是泉州傳統手巾寮,沿街看僅有一間店鋪大小的小屋。但穿街走巷繞到小屋背后,卻能看到這是一座多進古大厝。古厝尚存有典型的閩南出磚入石墻、滄桑盡顯的橫梁和門扇,以及早已廢棄的小花園。
沿街手巾寮 深入古大厝
從后門進入三朝巷26號,層層深入,才發現這是一座縱深有數十米的古厝。每過一處,都能看到歲月在古厝身上留下的痕跡。
穿過過道,記者看到古厝大廳已經變身為一片小菜地,上面種著花菜和大蔥,旁邊還有租戶用玻璃缸養的金魚。大廳朽壞的橫梁上方,部分瓦片已經掉落。大廳左拐處有一面出磚入石墻,墻的底層是由紅磚、白石有規則地壘成,中間是泥土和碎瓦片混合而成,最上層則是現代紅磚。
由于年久失修,部分房間已不能居住。鄰居介紹,老厝內曾經有很大一片花園,可惜都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