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60多歲的王老伯返鄉探親,路上走走停停,合計下來坐了近20個鐘頭動車。不料,回到泉州還來不及歇口氣,老人即出現咳嗽、氣喘、胸痛,被緊急送醫,一查,竟是患上“經濟艙綜合征”。醫生提醒,長時間乘坐交通工具過程中,應該多喝水、適當活動,著寬松舒適的衣物。
長時間坐車 老人出現氣喘胸痛
王老伯沒想到,坐了近20個小時動車回到泉州,剛到家還沒來得及和親人好好敘舊,就被送醫搶救。
近日,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緊急接診王老伯并收住院。來院時,王老伯出現咳嗽、氣喘、胸痛等癥狀,病情危急,經檢查,考慮下肢深靜脈血栓、急性肺栓塞。萬幸的是,由于救治及時,王老伯得以轉危為安。
搶救過程中,該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吳煒景了解到,王老伯患有高血壓病,常年居住在北方。起病前3天,老人坐動車南下返鄉探親,沿途中轉下車旅游,累計乘車時長近20個小時。其間,老人出現右下肢腫脹,但沒能重視,以為只是疲勞所致,沒承想,抵達目的地泉州后出現了咳嗽、氣喘、胸痛等癥狀。
嚴重時或危及生命
此前據媒體報道,節后返崗途中,廣東東莞出現了多名因為長時間坐車,導致急性肺栓塞的患者,其中3人不幸身亡,連續坐車時間都在20至30小時。泉州王老伯暴發的急癥正是“經濟艙綜合征”。
吳醫生解釋,患者長時間靜坐在狹小空間,活動受限,下肢靜脈回流減慢、血流瘀滯,容易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人體恢復活動后,血栓脫落,隨血流經右心室到達肺動脈并在此形成栓塞,即急性肺栓塞。
據傳,“經濟艙綜合征”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2000年。一位28歲的英國女孩在經歷了20個小時的經濟艙飛行后,在抵達倫敦國際機場起身的時候突然倒地,送醫院后不治身亡。因為病癥特殊,有媒體將其命名為“經濟艙綜合征”。
“雖然病名叫‘經濟艙綜合征’,但患者并不僅僅局限于乘坐經濟艙的旅客,深靜脈血栓對于商務艙、頭等艙的旅客同樣‘無差別攻擊’。”吳醫生指出,事實上,深靜脈血栓容易出現于乘坐交通工具、打麻將、看電視等任何長時間保持同樣姿勢、久坐不動的場景。
據介紹,深靜脈血栓是一種常見的“沉默殺手”,最主要的危險是演變為急性肺栓塞。輕度肺栓塞可無明顯癥狀,或只有咳嗽、胸悶等癥狀。若血栓較大時,會出現心悸、胸悶痛、咯血、呼吸困難等表現。當肺栓塞面積大,則患者血氧下降,缺氧不斷加重,甚至會出現致死性肺栓塞,造成急性的心跳驟停和猝死!而部分搶救及時的患者,也可能遺留后遺癥,影響日后生活。
□提醒
這些人群要注意
“患者多起病急,輕則以下肢不對稱腫脹、咳喘為主訴就診,重則出現胸痛、咯血、暈厥,甚至有患者出現猝死。”吳醫生指出,需要警惕的是,除了頻繁出差人士、旅游達人或缺乏運動的久坐上班族,深靜脈血栓也容易發生于有慢性基礎病、手術后久臥,腦卒中后遺癥,腫瘤、肥胖的患者及孕產婦等人群身上。
該如何預防?
吳醫生提醒,長時間乘坐交通工具過程中,應多喝水、適當活動、穿寬松舒適的衣物。對于已經患有下肢靜脈曲張、平時就經常腿腫,或者有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危險因素的乘客,長途出行時可穿著醫用彈力襪。(海都記者 劉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