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世遺城市、海絲起點,泉州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申遺成功后,泉州與世遺的事跡仍在延續,泉州正在努力打造世界遺產保護利用典范城市。
1982年,泉州入選首批全國歷史文化名城;2013年,泉州當選中國首屆“東亞文化之都”;2021年,“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從安居樂業的美麗鄉村,到出磚入石的閩南古厝,到飽經滄桑的名山、名寺、名橋、民居,甚至是市民日常的“古早味”美食……住泉州、逛泉州、吃泉州,泉州古城的一街一巷都承載著歷史,泉州的一磚一瓦都寫滿了故事。這些歷史的“活頁”,在時光中慢慢沉淀,歷久彌新,成為泉州的獨特氣質,與我們一起走向未來。
即日起,閩南網推出大型策劃欄目——《世遺泉州》,用文字與鏡頭的力量,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名寺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
閩南網11月16日訊(閩南網記者 尤燕姿 吳圳烽 洪方博濤 文/圖/視頻)梅溪河畔,將軍山腳下,坐落在“蘇垵八境”中的“龍翁堀”,400多年前,曾是燒制“黑茶古”的所在。
晉江磁灶,是著名的陶瓷重鎮,蘇垵村地處磁灶鎮北部三公里處,與國道324線接壤,距離世界遺產點“金交椅”窯址僅10分鐘車程,交通便利。
這里,人文鼎盛,民風淳樸。70多年前,曾經歷過一段輝煌的烽火歲月;近年來,在外經商的蘇垵人反哺家鄉,捐資辦學、建橋造路,他們的愛鄉情懷,讓一代代蘇垵人見證家鄉的騰飛……
航拍蘇垵村
梅溪河畔的蘇垵村
鄉村治理:梅溪河畔 白鷺棲息
九十九溪流經的磁灶段,古稱梅溪,在蘇垵村繞了個大彎后繼續流淌向前。
早在宋元時期,晉江磁灶的陶瓷就通過九十九溪運往泉州港,再遠銷海外,在《晉江市志》中就有記載,“船只往返于梅溪之上”,可以想象當時磁灶陶瓷鼎盛景象。
歷經歲月浮沉,九十九溪的河面一度出現了最窄的地方僅有10米寬的景象,沿岸被傾倒陶瓷殘渣,天然淡水沙被掏空,一到下雨天,這條溪便五顏六色,成了名副其實的“彩虹河”。
蘇垵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陳樹森
蘇垵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陳樹森,是土生土長的蘇垵人,在他的記憶中,小時候的梅溪清澈見底,夏天在溪中戲水摸魚,可隨著工業的發展,幾十年來,梅溪遭遇了很大的破壞。
提升改造的梅溪景觀,常有白鷺駐足水中
梅溪改造前的圖片(蘇垵村供圖)
2013年,陳樹森開始著手治理河道,并提升溪畔的景觀工程。
如今,涼風徐徐,白鷺棲息,一幅美麗鄉村畫卷已緩緩展開。每天傍晚,村民們便來到沿溪兩岸的棧道上散步,公園旁的球場有人在打球,岸邊有人在垂釣……公園的景觀設計中,還點綴著許多陶瓷元素。
夜市吸引十里八鄉的群眾
不久前,在溪畔公園舉辦的夜市,吸引了十里八鄉的群眾,燒烤、啤酒、煮茶、嘮嗑……初秋的美好都藏在這濃濃的煙火氣中。
村民在梅溪河畔的公園散步
在陳樹森看來,他這屆的任務,就是要完成村莊旅游線路的規劃設計及建設,利用梅溪的地理優勢,布局采摘園,開辟中小學生研學項目,結合普光寺的禪茶文化,“黑茶古”非遺技藝等,打造一條鄉村旅游線路,增加村集體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