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
回望歷史,世遺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泉州作為宋元時期的東方第一大港,便利的海外交通與興盛的海外貿易,曾造就泉州“市井十洲人”的繁華盛景。
放眼現在,這座愛拼敢贏的城市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合作日趨緊密,近年更是充分發揮民營經濟發達、世界文化遺產城市歷史厚重、在外泉商和港澳臺僑資源豐富的優勢,再續絲路情緣,不斷譜寫絲路雙向合作的生動篇章。
十年來,泉州搶抓機遇,著力推動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不斷拓展對外開放與合作的新空間,努力將藍圖轉變為實景,繪就“奮斗之城”共同發展的畫卷。
即日起,閩南網與東南網聯手推出策劃——《“一帶一路”繪藍圖 泉州十年十故事》,從不同領域、角度選取十個具有代表性且富有特色的“泉州故事”,以小見大,展現泉州積極擁抱和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努力、探索、行動與成就。
閩南網10月11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 洪泓塬 文/圖)碼頭、航標、橋梁、海神廟……一艘艘貨船從泉州港揚帆起航,踏上廣闊世界的征途??v觀世遺泉州,星羅棋布的22個世遺點貫穿著豐富的海洋文化遺產。這些會說話的遺存穿越古今,見證了宋元時期,泉州“梯航萬國”“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繁榮海外交通史。作為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泉州建立了發達的水陸交通體系。
歷史的長河奔流千年,海上絲綢之路依然有回響。近年來,泉州充分發揮軟硬環境優勢,不斷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升承載能力,城市內部的交通樞紐加速形成,以海、陸、空為核心的“一帶一路”綜合交通體系也進一步完善。
千年古港新生 航線聯通世界各地
走進位處泉州石獅的石湖碼頭,無人集卡接到裝船指令后,依托覆蓋碼頭的5G信號,自動駕駛至提箱堆場,與龍門吊完成信息交互,再按照指令準確運箱抵達碼頭的泊位……
古時,林鑾渡曾是“東方第一大港”泉州灣的重要外港;如今,石湖港接過“絲路海運”的傳承接力棒,成為泉州港最大的集裝箱航運物流作業區,續寫著“海絲”新故事。
航拍石湖碼頭
石湖港區
今年2月份,泉州石湖港區5號、6號泊位竣工投產,新開通了泉州-新加坡、泉州-馬來西亞兩條RCEP國際集裝箱航線。開航當天,滿載著255標箱、總價值750萬美元貨物的5萬噸級中國籍外貿集裝箱班輪“新泉州”號,從泉州石湖港區5號泊位緩緩駛離。
回想起這一幕,泉州太平洋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集裝箱部副經理洪秀勉很是激動。“5號泊位具備了10萬噸級的設計靠泊能力,可滿足船舶日益大型化的需要集裝箱船舶作業的要求,這也標志著石湖港區邁入大中型港口行列,開啟了‘大船大港’的時代。”作為港口碼頭從業者,洪秀勉一路見證了石湖港的飛速發展。這幾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泉州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經貿交流合作日趨升溫。目前,石湖港外貿集裝箱航線已覆蓋遠東、日本、菲律賓、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阿聯酋等國家的主要港口,并通過新加坡、巴生等國際大港,使泉州出口的外貿貨物輻射至全球。
據統計,石湖港區年外貿集裝箱吞吐量約9萬標箱,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占比100%。同時,隨著RCEP的生效,當前東盟已成為泉州第一大貿易伙伴,外貿航線需求強烈。
碼頭作業現場
伴隨著新航線的增加,越來越多的泉州產品沿著“絲路海運”走向世界。服裝鞋帽、日化產品、商超商品……這些“泉州制造”的產品是石湖港外貿出口的主要貨源。外貿集裝箱航線網絡不斷擴大,為泉州制造出海提供便捷的物流通道。以馬尼拉航線為例,石獅市場采購出口菲律賓一半以上貨物經石湖港出口,馬尼拉航線周出口航班高峰達到一周7班,為市場采購貿易提供便捷的物流通道。
未來,石湖港區在鞏固發展內貿集裝箱業務的同時,還將充分發揮內貿樞紐港的重要作用,借力泉州的貨源和僑胞優勢,打造福建區域東南亞航運中心,讓其成為國際貿易的聚集地、海運貨源的聚集地,助力千年古港進一步聯通全球。
近年來,泉州港積極融入“絲路海運”戰略,泉州港的集裝箱業務不斷突破,2022年,泉州市港口集裝箱吞吐量209萬標準箱,全國排名第24位。截至今年8月底,泉州累計已開通“一帶一路”外貿航線18條,航線直達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俄羅斯、阿聯酋等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