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i4ks">
  • <td id="ei4ks"></td>
  • 注冊
    閩南網 > 泉州 > 泉州新聞 > 正文

    內修于心外修于形 泉州“七個一”探索古城保護

    來源:泉州晚報 2019-01-07 09:32 http://www.vistrails.com/

      “東西雙古塔,南北一長街。”文化是城市的靈魂,為了留住城市的“根”與“魂”,歷屆泉州市委、市政府將古城保護提升工程不斷推進,致力激發民間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堅持活態保護,探索著“見人、見物、見生活,留人、留形、留鄉愁”的泉州古城保護模式。近年來的市兩會,古城復興都是各方關注的焦點。今年市兩會期間,本報推出《兩會銳話題·古城IP》專欄,聚焦過去一年古城的點滴變化,見證不斷涌現的本地新生保護力量。

      2017年3月,泉州市被住建部列為第二批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城市,泉州古城6.41平方公里是重點實施區域。2017年9月,我市出臺《泉州古城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實施方案》,在古城范圍內全面啟動“七個一”工程,即一園(小山叢竹公園復建工程)、一區(龍頭山片區改造提升工程)、一河(八卦溝及兩岸地區綜合提升工程)、一街(西街綜合提升工程)、一路(中山路綜合提升工程)、一厝(老范志大厝展示提升工程)、一站(舊車站改造提升工程),以實實在在的項目建設,推進古城保護提升。

    保護提升——

    低沖擊 微干擾 七大項目同步展開

      古城千年的輝煌并沒有因循守舊,而是不斷催生創新傳承的前進動力。我市以推進“七個一”工程為抓手,探索古城保護的新路徑。

      作為“七個一”工程的“一河”,泉州市區八卦溝水系項目今年將確保完成綜合提升任務。圖為市區八卦溝涂門街段。 (陳曉東 攝)

      去年年底,全長240米的泉州中心市區中山路(涂門街—打錫街)保護提升工程啟動,以活化文脈、改善民生、展示風貌為目標,對中山路的建筑風貌、景觀交通、市政基礎設施、夜景照明進行整體提升。工程以修舊如舊、綠色施工、保護古城為原則,盡力恢復古城風貌。目前該工程各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

      泉州舊八景之首的“小山叢竹”復建工程牽動人心,去年已完成資產移交、項目立項、地質勘察、考古、施工圖設計等工作,正開展編制造價預算和建筑拆除工作。文物保護點晚晴室單獨設計保護修繕方案,將在保護的基礎上進行修繕。再過不久,“小山叢竹”昔日的景觀風貌將得以再現。

      記者從市古城辦了解到,目前“七個一”工程進展有序。“一街”工程已完成方案設計、地質勘察和兩側建筑鑒定工作,招標確定EPC總承包單位,正編制《文物影響評估報告》,開展考古勘察前期報批工作和“點亮家園”修繕競賽活動報名工作。“一河”工程作為古城歷史文化展示平臺,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報批,設計方案正報送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進行技術審查,同步開展棚改報批工作。“一厝”工程已完成概念性方案設計,城鎮聯合社大廈產權置換工作基本完成,現正研究后續工作模式。“一站”工程為古城旅游集散中心,已完成舊車站旅游聚散中心方案和周邊交通組織方案設計,基本完成主站樓商鋪安置協議簽訂,正開展EPC招標工作。“一區”工程已完成地塊控規圖則編制、規劃指導意見、地價評估等出讓前期工作,正在開展考古調查、勘察前期準備工作。

      從近日召開的市委工作會議上傳來的消息,2019年我市城建再加力,重點推進“七個一”示范工程,其中中山路示范段、西街東段U形面、八卦溝水系、小山叢竹公園、舊汽車站、老范志整治提升等項目今年年底要確保完成,啟動龍頭山旅游街區建設。

    建言獻策——

      聚業態 增活力 提升古城文旅形象

      近年來,隨著泉州古城的美譽度、知名度不斷提升,吸引了更多國內外游客的目光,慕名前來我市觀光旅游的游客逐年攀升。

      今年市兩會,市政協常委、泉州晚報社副總編輯郭培明將目光聚焦中山南路,提出《關于泉州中山南路業態“轉型升級”,提升古城文旅形象的建議》。他告訴記者,舊時,中山南路人煙輻輳,生意興隆,也是“老店號”十分密集的一條街。改革開放初期,因為有舊長途汽車站的輻射,中山南路仍是泉州商業氣息最濃的街道。隨著昔日繁華日漸遠去,與中山北路、中山中路的車水馬龍、繁華喧囂相比,如今的中山南路顯得冷清孤寂,成為電動車銷售一條街。

      近幾年來,我市致力推動古城復興計劃,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護區,西街區域與南門聚寶街區域是亮點,中山路是挑起兩頭的“扁擔”。近期,《泉州中山路騎樓建筑保護條例》先后經市、省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利用歷史建筑構建創新業態,提升泉州古城的知名度、美譽度,機不可失,時不我待。

      郭培明表示,目前,中山南路業態與古城歷史文化的厚重和雅致缺乏銜接。西街與中山路是串引泉州古城游的主線,中山南路的黯然失色,好像蒙塵的珍珠,也是對歷史文化資源的一種浪費,長此以往,古城特色營造與旅游價值將會大打折扣。為此,他建議推動中山南路業態“轉型升級”,在古城外圍擇地規劃建設電動車專業銷售與維修市場,完善管理制度與配套設施,吸引中山南路的電動車商戶入駐,實行整體遷移、改址經營。出臺優惠政策,吸引文化創意、戲曲演藝、地方工藝、特色餐飲、民宿客棧等業態進駐中山南路商業圈。為進一步提升區域文旅形象,他建議以天后宮、德濟門遺址、李贄故居、青龍巷、市舶司遺址、金魚巷、府文廟、清凈寺、關岳廟等為連接點,構建以中山路為軸線的自助游黃金線路。同時,利用舊群眾戲院改造或德濟門遺址廣場設立本土戲曲、仿古慶典演出場所;利用騎樓舉辦燈展、影展等活動,加快中山南路人氣值的迅速提升,使之煥發新的活力。

      市政協委員、農工黨泉州市委會副主委吳瑜瑜將視線投向了西街。作為目前市區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區,西街成為許多來泉游客的首選,平日里游客如云,每逢節假日更是熱鬧。她表示,游客的大量云集,促進了西街業態的發展,其中餐飲業更是水漲船高非常興盛,并逐漸形成了小吃一條街的特色。如今在西街,無論是泉州的地方小吃,還是許多外來美食,都可以品嘗到。

      西街的歷史文化底蘊非常豐厚。吳瑜瑜認為,應結合西街千年歷史文化,引入和提升其文化業態,使之與千年古街的歷史風貌相適應,從而以其為窗口展示泉州的多元文化,進一步提升泉州歷史文化名城的品位。

      為此,吳瑜瑜建議,要以西街為窗口積極宣傳泉州深厚的歷史文化,做好西街業態規劃工作,積極幫助和支持文化業態的建設與經營,重視和扶持西街業態發展,積極推動西街業態的健康良性發展,提升泉州城市知名度。同時,在發展西街小吃一條街的同時,積極注入文化業態,提升西街文化品位??梢栽谖鹘忠牒徒ㄔO文化傳承人工作室,定期舉辦和展示特色活動。此外,在加強西街東段發展的同時,著力推動西街西段的規劃建設與發展,并加強西街日常管理,增設垃圾收集箱,多設旅游公廁,做好日常保潔。(記者 殷斯麒 游怡冰)

    原標題:【兩會銳話題】內修于心 外修于形 “七個一”工程探索古城保護新路徑
    責任編輯:陳玲玲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熱門評論:
    頻道推薦
  • “志愿紅”繪就茶鄉文明最美“底色”
  • 安溪鐵觀音:質穩價優背后的硬核支撐
  • 安溪:“五長聯手”繪就青山綠水畫卷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世遺泉州|名居·中憲第:三百年紅磚古厝里的海峽情緣(視頻)
    世遺泉州|名居·中憲第:三百年紅磚古厝里的海峽情緣(視頻)
    鄭和開麥喊話:來不來泉州臺商投資區,look in my eyes!回答我?。?!
    鄭和開麥喊話:來不來泉州臺商投資區,look in my eyes!回答我?。?!
    專題推薦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

    新征程,再出發——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
    2020福建高考招錄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南安水土治理“三步走”生態經濟雙豐收 南安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執法檢查 南安市人大常委會調研南安對臺祖地文化交 從“機械迷”到“國獎榜樣” 中職少年王 泉州:適老化改造 “禮包”延續莫錯過 泉州榴蓮價格還要降 3個月后更便宜 詹國珍:“動態品控”助推茶農“做好茶、 廈門文旅推介會舉行 廈門桂林貴陽推聯程
    国产啊v免费在线观看_亚洲天堂无码免费在线观看_亚洲av超清无码不卡在线观看_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