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泉州市衛計委中醫科了解到,今年,基層醫療機構“中醫館”建設被列為泉州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投入專項資金新增建設“中醫館”66家,目前已經全部完成建設任務,全市中醫館數達116家。
傳統中醫治療受到患者歡迎,該圖為患者在豐澤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接受推拿治療。 (林勁峰 攝)
走進豐澤區豐澤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一股濃郁的艾草香味撲鼻而來。館內的中醫們正在為前來看病的患者開方配藥,拔火罐、艾灸、針灸等傳統中醫治療受到患者歡迎。據該中醫館醫生介紹,自中醫館投入使用以來,前來做針灸、牽引、推拿按摩、刮痧的患者絡繹不絕,不少周邊地區的患者也慕名趕來就診。
據悉,泉州市早在2014年就啟動開展建設基層醫療機構(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中醫藥綜合服務區)工作,2016年已建成“中醫館”36家。2017年新建設66家,其中2017年泉州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50家,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先進單位配套項目16家,總計達116家。
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中西醫并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十二五”以來,泉州市共投入中醫藥專項資金10.58億元,比“十一五”期間增長5倍,全市中醫床位數從2040張增加到3450張,增長69.1%。截至2016年底,能提供中醫藥服務能力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服務站、村衛生所(室)的家數比2010年提高了10—30個百分點。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量占基層總服務量的比例從19%提升到30.3%。鯉城區、晉江市、安溪縣榮獲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稱號,德化縣為省級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福醫大附屬二院、晉江市醫院、惠安縣醫院、晉江市醫院晉南分院為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
泉州市從加大政府投入、制定鼓勵中醫藥服務的保障政策、優化醫療服務環境、增加中醫服務供給、加強“名醫、名科、名院”建設、加快中醫人才培養、強化基層中醫、加強中醫文化建設和宣傳、推動中醫交流合作等方面加快中醫藥建設。
根據新出臺的《泉州市區域衛生規劃》要求,今后,泉州市將堅持中西醫并重,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公共衛生、預防保健、康復護理服務領域、慢性病防治領域及健康服務業發展中的特色優勢,完善中醫醫療服務體系,提升基層西醫和中醫兩種手段綜合服務能力,在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中醫館、國醫堂等中醫綜合服務區,加強中醫藥設備配置和中醫藥人員配備。(記者張沼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