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i4ks">
  • <td id="ei4ks"></td>
  • 注冊
    閩南網 > 泉州 > 泉州新聞 > 正文

    探尋泉州城鎮化之路徑:產城融合 城尾村首之變

    來源:福建日報 2016-03-24 10:45 http://www.vistrails.com/ 海峽都市報電子版

    城尾村首之變

    ——探尋泉州城鎮化之路徑

    南安水頭鎮五里橋文化主題公園記者 林熙 通訊員 陳鑫煒 攝

      新型城鎮化,不是簡單的造城運動,其核心是“人的城鎮化”。

      城市之尾,農村之首,小城鎮建設的熱潮在泉州翻滾了數年。幾年來,泉州市把小城鎮建設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要抓手,在工業布局、公共服務、增加收入等三方面加快探索,積極求變,一條“以人為本”的泉州城鎮化之路逐漸清晰起來。

      近日,記者深入泉州晉江、安溪、南安等省、市城鎮化試點鄉鎮,探尋泉州新型城鎮化之路。

    產城融合去“空心”

    產業轉型具活力

      走進位于安溪南部的官橋鎮一帶的弘橋智谷電商園區,記者看到,過去公路兩旁密布的石材加工企業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物流倉儲大倉庫。來到該園區核心區,特步、恒安、安踏、貴人鳥等品牌企業的倉儲和電商中心大樓映入眼簾。

      幾年前,官橋鎮還是當地的石材加工基地,轄區內有超過100家各類石材加工企業,且多為高污染的中低端粗加工作坊,大量粉塵還還嚴重污染了當地水源。3年前,安溪縣重拳治污,率先在泉州實現徹底退出石材行業,官橋鎮的石材加工企業全部關停。

      石材行業退出后,官橋鎮該何去何從?官橋鎮地處廈、漳、泉連接區域,又臨近高速互通口,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安溪縣決定設立弘橋智谷電商園區,在官橋鎮發展新興的電子商務產業。短短兩三年的工夫,一個占地1500畝,總建筑面積100萬平方米,總投資20億元,我省目前規模最大、配套最齊全的電子商務產業園區橫空出世。

      記者來到南安水頭、南安梅山等鄉鎮發現,幾年間新的變化正在呈現——與過去單純地發展粗加工工業相比,這些鄉鎮的傳統產業升級正在明顯加快。

      在水頭鎮,這個以石材加工聞名的鄉鎮,如今已成為國內最大的石材循環經濟基地和高端玉石展示與銷售基地;在晉江東石鎮,這個傘制造業基地如今已變身為傘業貿易和電子商務中心;在南安梅山鎮,這個原本以科教文化聞名的鄉鎮,如今成為南安北部的輕工業制造基地之一。

      泉州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過去,泉州很多高耗能、高排放型的傳統制造業布局在鄉鎮和農村。近年來,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這些產業要么“騰籠換鳥”,要么自身盡快轉型。否則,在環保壓力和產能過剩之下,這些鄉鎮的經濟會出現“空心化”之憂。

      在推進小城鎮建設過程中,泉州從產業布局角度考慮,有意識地將大量優質工業企業項目,尤其是新型的電子商務、光電、新能源、輕工等項目向鄉鎮布局。

      “要規避鄉鎮和農村的‘空心化’,必須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并以此為基礎拓展現代服務業,全方位積聚發展實力。就這一點看,泉州的城鎮化思路的大方向是對的。”華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陳金龍說。

    配套下移顯效應

    居民回遷聚人氣

      “這里空氣好,水也干凈,處處鳥語花香,與過去大不一樣了。到這里散步,心曠神怡。”在南安水頭五里橋主題公園,69歲的黃林水高興地對記者說,每天下午,只要天氣好,他就會帶著小孫子來這里散步。

      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里橋始建于南宋紹興年間,橫跨安海灣,是世界現存最長的梁式古橋。然而,由于工業污染和受到破壞,五里橋及其周邊的小流域,一度臟、亂、差。實施五里橋小流域治理工程,幾年下來,泉州市、南安市和水頭鎮三級政府投入了2.5億元,還當地百姓一個集文物保護、旅游休閑、生態環境等功能于一身的文化公園。

      在晉江金井鎮,居民蔡文生告訴記者,作為工業重鎮,金井鎮的百姓口袋確實是鼓起來了,然而前些年由于生態和人居環境不佳,公共配套服務跟不上,不少居民選擇搬離。近幾年,隨著小城鎮建設推進,當地綠地公園建起來了,鎮區水道整治后變清澈了,生態環境煥然一新,一些外遷的居民又回來了。

      這些,都是泉州在城鎮化過程中大力發展城市配套服務的生動縮影。

      華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陳金龍認為,國家推行城鎮化戰略,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要祛除當前的“大城市病”。而造成“大城市病”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很多城市功能公共服務配套集中在城區,尤其是中心城區;與之相比,鄉鎮和農村,公共配套服務嚴重不足,泉州的城鎮化要取得突破,必須從這方面著手。

      事實上,泉州的著力點正在于此。結合實際,泉州大力貫徹“六個一”工程,即一個規劃展示廳、一座公園、一座污水處理廠含垃圾中轉設施、一條主要街道景觀整治、一座新地標、一個土地整治項目,以此強化生態建設、環境提升及歷史文化保護,人氣驟聚,成效顯著。

      泉州市小城鎮建設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幾年前,泉州做出的“城鎮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鎮現代文明向農村輻射”的承諾,如今正在逐步兌現。所有努力,在于加快提升鄉鎮和農村的公共配套服務,盡快讓泉州眾多城鎮、鄉村的居民享受和城市一樣的公共配套設施。

    農民增收渠道寬

    文化建設家園美

      走進晉江金井鎮鎮區一帶,寬闊筆直的道路、整齊嶄新的聯排別墅……一座海濱小城呼之欲出。

      這幾年,金井鎮小城鎮建設速度加快,由于瀕臨圍頭灣,當地加大了對旅游基礎設施的投入。隨著當地的沙灘、主題公園等旅游設施的相繼投入使用,前來這里休閑度假的游客逐年增加,村民們紛紛搞起了家庭旅館和海鮮農家樂。

      金井鎮圍頭村村民蔡生水原在晉江安海鎮一家造紙廠打工,去年國慶黃金周,他回到村里,將自家三層房子改造成家庭旅館。“現在收入比原來高三四倍,不用出去打工,還能照顧老人和小孩。”蔡生水高興地說。

      在推進小城鎮建設中,泉州提出,要就地實現城鎮化,必須引導農民向市民轉變,這一過程中,農民收入實現增長,是很重要的因素。

      泉州市算了一筆經濟賬,通過發展第二、三產業,實行土地流轉等方式,增加農民可支配財產,提高可支配收入。各試點鄉鎮加快策劃生成和落地一批優質的二、三產業項目,提供更多的就業和創業機會。幾年來,通過一系列增收措施,部分鄉鎮財稅收入同比增長高達30%以上,農民收入平均增幅超過15%。

      小城鎮要發展經濟、擴大就業,財政支持與投入必不可少。泉州市財政每年投入4500萬元作為小城鎮專項獎勵資金,縣級政府配套不少于市級的獎勵資金。去年,泉州完善《關于泉州市集體土地房屋登記實施意見》,提出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為增加農民收入提供了保障,特別是允許農民土地入股,探索實行土地抵押制度,盤活農民和農村的資產。

      文化建設是小城鎮建設的靈魂。在小城鎮建設中,泉州將文化建設列入重要發展內容,在文脈傳承、歷史遺跡保護、民俗表演等方面加大了力度,從而提高百姓幸福指數。

      走進南安水頭鎮區西部,紅瓦朱墻的民房,曲徑通幽的小道,散發著傳統韻味。據了解,為保持傳統建筑文化的傳承,鎮里規劃了傳統民居保護區,并投入資金,修繕老民居,完善路網配套。

      “在經濟和文化并重下,泉州市大量農民就地就近實現了城鎮化,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一流的城市化生活。這是均衡化發展的好思路。”陳金龍說。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已有0條評論
    熱門評論:
    頻道推薦
  • 德化非遺進校園名場面!川劇變臉在紅紙上“
  • “青春力量傳茶韻”安溪舉辦“茶小宣”青年
  • 泉州街頭下起“蟲雨”?原來是飄絮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世遺泉州|名居·中憲第:三百年紅磚古厝里的海峽情緣(視頻)
    世遺泉州|名居·中憲第:三百年紅磚古厝里的海峽情緣(視頻)
    鄭和開麥喊話:來不來泉州臺商投資區,look in my eyes!回答我?。?!
    鄭和開麥喊話:來不來泉州臺商投資區,look in my eyes!回答我?。?!
    專題推薦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

    新征程,再出發——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
    2020福建高考招錄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中央通報“10名干部違規吃喝1人酒后死亡 每年什么時間為國際家庭日?螞蟻新村今日 十一屆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 習近平會見智利總統博里奇 趙樂際分別會見拉丁美洲議會議長岡薩雷斯 平潭邊檢站全力保障超大型龍門架轉運 蔡奇會見蒙古人民黨代表團 福州港江陰港區今年首批風電葉片出口


    国产啊v免费在线观看_亚洲天堂无码免费在线观看_亚洲av超清无码不卡在线观看_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