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3月18日訊 “商家虛構地址、上傳虛假照片、黑作坊入駐”,央視3·15晚會上,“餓了么”外賣平臺成首個被訴對象,制餐窩點的臟亂差讓人觸目驚心。
福州這家無證餐館仍在“餓了么”網上供餐
事件引發連鎖效應。“餓了么”福州昨日發布稱,截至3月16日中午12時,已對資質有問題的近600家餐廳作下線處理。而泉州市食藥監局已展開了對第三方網絡訂餐平臺做專項整治,并將在近日約談“餓了么”、“美團外賣”與“百度外賣”駐泉辦事處相關負責人,督促平臺落實主體責任,對加盟商家做實地的考察。
餐飲的網絡化銷售快速發展,部門如何保障市民食品安全?點餐平臺亂象叢生,若發生意外,誰來擔責?
資質存疑商家 福州或遠超600家
“餓了么”發布的數據顯示,福州當地有6000多家線上餐廳,僅截至3月16日中午12時,對資質有問題的近600家餐廳作下線處理。
600多家的數據從何而來?具體的有哪些商戶名單?昨日,“餓了么”公司公關部相關人員表示,暫只能發布這些內容,其他不便再透露,之后給了記者一份相關的聲明表示,公司正在核查。
已取消600家左右資質存疑的餐飲店,是否仍有無證制餐點在線上正常營業?“餓了么”福州片區相關業務人員表示,公司要求以公關部口徑為準,但他透露,“資質存疑的餐廳可能遠超這個數據”。
“重災區”系統崩潰 開店申請更嚴格
據相關媒體報道,資質存疑的600家餐廳,雖暫未公布具體名單,但已表明重點排查區域為福州軟件園和大學城等地。
“系統已崩潰用不了。”福州農林大學一學生告訴海都記者,大學城附近原來也有不少送餐的商家,但前天開始,系統就出現了問題,一直顯示“敬請期待”。
此外,福州軟件園附近一商家告訴海都記者,“自家店兩證齊全,也在平臺上上傳了實圖,但也是從前天開始,系統就登錄不了,沒辦法接單”。
而在采訪中,不少市民擔心,被下線的商家換個“馬甲”又開店營業。昨日,記者登錄“餓了么”商家入駐網站發現,申請頁面已微調,原平臺只要求提供姓名、身份證號等即可,但昨起還要求詳細填上證件編號等內容,審核流程更嚴格。
海都記者曾以加盟為由,與“餓了么”聯系,得到的回復是“我們先去你店里看看”。昨日,當記者再次咨詢加盟時,回復已增加為“證照齊全了,再去你店里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