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手術當模特 能掃地會削面 泉州智能機器人 超強
人機大戰,李世石1∶4被打敗,再度引發人們對智能機器人的關注
浮油回收機器人
昨日下午5時,李世石認輸了,人機大戰最終比分1∶4!連日來,在韓國首爾四季酒店進行的谷歌“阿爾法圍棋”與人類棋手代表、世界冠軍李世石的“人機大戰”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機器人是如何戰勝世界頂尖棋手,難道人工智能最終能全面戰勝人類智慧?昨日記者向泉州機器人指導老師請教“人機大戰”的門道,也借此介紹一下泉州中學生自主研發的幾種智能機器人,以及已進入我們生活中的智能機器人。
解密“人機大戰” 最終還是人戰勝人
3月13日,在“人機大戰”第四局棋中,李世石終于擊敗了AlphaGo。證明了一點,那就是在圍棋千變萬化的無限可能中,人腦的威力依然無窮大。
“李世石勝,在于創新,而AlphaGo的贏,在于經驗。”泉州七中機器人工作室指導老師楊利介紹,AlphaGo屬于人工智能,它在接收外界大量信息后,能作出自己的判斷。AlphaGo之所以能勝三局,是因為它通過棋局訓練,擁有大量數據,利用掌握的各種下棋經驗,運用算法,迅速選出最優下法,幾乎不會出錯。而人不一樣,人在做出判斷時可能會出錯。而AlphaGo在下過每盤棋后都可以迅速學習,轉化成經驗并得到提高,相比人還沒有這么快的學習能力。
同時,機器可以不吃不喝不睡,保持足夠好的狀態,但李世石經過多天的比賽,體力、情緒等狀態都或多或少受影響。
楊老師說,雖然AlphaGo在四盤比賽中拿下了三盤,不過AlphaGo終究是人創造出來的人工智能,在它背后擁有的是一個強大的開發訓練團隊,AlphaGo的勝利也就是人類智慧的勝利。“機器戰勝人,本身還是人戰勝人。”
楊老師也表示,人與機器區別最大的一點,在于人擁有創新思想,而這一點人工智能是很難做到的。
人工智能并非“無所不能”
“所謂人工智能,簡單說就是它擁有自己的判斷。”楊利老師說,比如人工智能的窗簾,有光線照射進來時便會自動放下遮陽。這主要需要光線傳感器等硬件,再通過一套算法就可實現,這也是人工智能的核心。人工智能達到知行合一,未來十年會不斷深化這個感知,會越來越多地融入人類的生活中,會做自己的決策和判斷。
雖然人工智能擁有著諸多優點,比如運算速度快而且精確,同時還擁有耐力,但它也無法做到完全智能。
“AlphaGo雖然某些方面表現很突出,不過也就僅限于圍棋。”楊老師舉例說,人工智能如果做數學運算,這很容易,不過要是讓其分辨兩個蘋果,對其輸入一組數據算法,人工智能可以分辨出表面紅色的,外表規則的紅蘋果,但要是再拿出一個青色蘋果,表面還有蟲蛀,那人工智能就分辨不出來了,而對此,3歲的孩童卻可以輕松做到。
目前人工智能大多還是代替人類從事較多機械性重復工作,但人工智能未來前景依然被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