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3月14日訊 前天下午,天空下起大雨,開往德化的采訪車,在薄霧縈繞中,向遠方延伸。
在車輛盡頭,林其濟手持報警回執單,在等待著我們,泛黃的紙張,記錄著這位離異父親鮮為人知的尋女故事。
6年來,林其濟在希望和失望交替中度過,他說,曾在無數夢魘中,女兒迎著薄霧走來,而當他走近,并準備迎面相擁時,女兒卻在夢境中消失,但他從未放棄,深信“也許明天,女兒就回來了”。直到5天前,海都報和石獅市社會福利中心聯合發布的一則尋親公告,讓他的“明天”成為現實。
昨日下午4點,冒雨回到大銘鄉老家的父女倆,受到村民們的歡迎。一串鞭炮,終于了卻一段心愿。電話里再度傳來,林其濟對海都報的感謝之情。(詳見《石獅24名特殊流浪者 請幫幫他們找到親人》)
6年了,父女終于相聚
打工路上 愛女不慎走丟
前日中午,林其濟帶著女兒先在龍潯鎮寶美職工公寓停歇,沒有特殊的歡迎儀式,只是帶著女兒去吃了一頓“女兒的最愛”,面條加蛋、水餃。
回想過去,52歲的老林感慨萬千。23年前,經媒人牽線,他認識鄰村姑娘阿蘇(化名),二人結為夫妻,生下一女,取名林麗珠。命運多舛的阿珠,在她3歲時,發了一場高燒,因救治不及時,智力就變得不正常。弟媳賴女士說,阿珠發燒當晚,阿蘇就離家出走了。
之后,父女倆相依為命,2009年,老林為阿珠申請智力二級殘疾證,為了生計,他帶著女兒到晉江打工,住在晉江英林新大街附近。
平常上班時,女兒沒人照顧,經常自己一個人到處轉。2010年3月3日,老林跟往常一樣回家,卻發現女兒不見了,找了兩天,把英林和周邊的金井、龍湖找了個遍也找不到。報警后,他聯系了在德化老家的親戚,“我們10幾個人,找了3天3夜,還是沒找到”。
“見人就問,還在電視上、報紙上登尋人啟事。”老林說,本來想帶女兒一起出來賺錢,沒想到把女兒弄丟了,他整個人都找傻了。那段時間,每天夜里他都睡不著覺,心里一直想著女兒在哪里,時常一個人發呆。之后,他又在英林呆了兩個多月,一邊打工一邊找女兒,但還是沒有結果。
尋親公告 了卻尋女心愿
日子在十指夾縫間流走,但老林一直沒有放棄尋找女兒,“畢竟是自己的親生女兒,不論她頭腦再怎么不好,我也要找到”。
“經常會想女兒現在怎么樣了?她是死是活?”老林說,時常夢見女兒,不斷叫“爸爸”,但伸手要去撫摸時,女兒卻又消失。
這幾年,當每次存了一點錢,老林就再出去找人,找了20多次,還去過廈門、寧德,去年8月,還發了份尋人啟事到中央電視臺。
今年2月底,老林因事故摔傷,在解放軍第180醫院治療了大半個月。就在他出院的第一天,本報和石獅市社會福利中心聯合發布了一份24人的尋親公告,并在官方微信“海峽都市報大泉州”二次推送時,受到廣大網友關注和傳播,這其中,有老林的親人。
“3月10日,我就接到弟媳婦的電話,她說海都報的尋人啟事上,有一張照片很像我女兒,問我要不要去看看!”老林說,尋親公告上,編號為22號的女子照片跟他女兒非常相似,次日一大早,他們就聯系石獅市社會福利中心,并帶上戶口簿、女兒的相片和殘疾證。
“看到她,我心里覺得她就是我走丟的女兒,但還是不敢把握!”老林說,弟媳婦倒是一眼就認出來,立馬就上前抱住她,再通過照片和身上痣的特征等信息比對后,最終確認,眼前的這名女子,就是他走丟的女兒。
女兒走丟時17歲,如今已經整整過去6年,老林說,女兒的外貌這幾年沒怎么變,除了臉變胖些,但性格卻發生很大變化,“以前很活潑頑皮,現在變得很安靜,人也很乖”。不過,女兒終究是找到了,老林的心愿也了結,“我現在已經心滿意足,謝謝你們讓我找到女兒” 。
昨日下午,乘坐40多公里的班車,父女回到大銘鄉的老家,老林打電話給海都記者再度致謝,同時也對石獅市社會福利中心表達這6年的照顧之情。(海都記者 李昌乾 林永清 謝明飛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