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江區積極推進反腐倡廉建設工作取得新成效
2013年,洛江區紀檢監察系統深入學習貫徹中央、省、市紀委全會和區委四屆五次全會精神,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積極推進反腐倡廉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為洛江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落實“八項規定” 切實改進作風
嚴禁參與他人高檔宴請、娛樂等可能有損干部形象或造成不良影響的活動;嚴禁以組織干部職工活動、慰問干部職工等名義用公款吃喝和購買、發放各種購物卡、有價證券和禮品……中央出臺“八項規定”后,區紀委牽頭制定了我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的實施辦法和進一步嚴明紀律加強作風建設的“十二條嚴禁”,把各項規定要求落到實位。
先后4次聯合區委辦、政府辦、財政局、審計局等部門對各單位貫徹落實“八項規定”情況進行專項督查,重點檢查10個部門和2個鄉鎮的大筆資金支出、公務接待、福利和津貼發放等情況,及時糾正和查處一些苗頭性問題。同時,將“八項規定”的貫徹落實情況作為年終“一把手”述廉的重要內容,接受區紀委委員和區委、區政府(效能)監督員的詢問和監督。
通過扎實有效的舉措,有效防止了揮霍公款、奢侈浪費行為的發生,“三公”經費開支大幅下降。
加強廉政宣傳 營造清風正氣
廉政宣傳教育是反腐倡廉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洛江區紀委積極協調組織黨風廉政教育聯席會各成員單位創新形式、拓展載體,構建起了立體式、多層次的廉政教育體系。
目前,已組織全區黨員干部、學校師生、家庭助廉協會成員和社區群眾20批次1300多人到區檢察院建設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參觀學習。創建洛江廉政網,設立機關廉政文化圖書室、農村(社區)廉政書屋,增強了廉政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開展“洛江清風進萬家—家庭助廉宣傳義演活動”及廉政文化進家庭知識搶答,引導廣大干部家屬當好廉內助。編印《拒禮、拒請、拒托提示手冊》,并收錄廉政法規、格言警句編寫成冊,贈送給全區科級以上領導干部。同時,通過舉辦中心組廉政專題學習會、組織觀看警示教育片、重新編印每月“一文一警”學習手冊等形式,擴大廉政文化感染力和滲透力。
在機關開展廉政文藝創作作品大賽,評選出優秀作品18件,并指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文藝節目創作;舉辦“清風頌”廉政書畫作品展,使廣大黨員干部在春風化雨中接受熏陶和教育。在學校開展“敬廉崇潔”為主題的征文、手抄報、演講比賽、班隊會等。在農村(社區)開展廉政春聯現場書寫贈送、組建文藝宣傳隊等,營造尊廉崇廉良好氛圍。
積極搭建平臺 推進科技防腐
洛江區積極探索運用科技手段構建5個電子監管網絡,大力拓展預防空間,取得了明顯成效。
通過預防腐敗信息共享和預警系統,有效分析行政執法、政府采購、科級干部廉政檔案、工程招投標等信息,為查辦案件提供線索,今年發布預警7次,提請各類信息50余條,發現案源線索3條。
通過國有資產動態監管系統,實時監督150個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資產利用情況和去向,規范各單位資產購置、處置和管理行為。
通過科級干部電子廉政管理系統,收錄全區所有科級干部個人應報告的收入、企業兼職等重要事項、任期經濟責任審計、黨紀政紀處分等情況的廉政信息2500多條,動態監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情況。
通過辦事公開綜合管理系統,集中統一公開黨務、政務、村務、院務等信息2萬多條,方便群眾查詢、點題公開、投訴咨詢,收集、辦理群眾反映的問題和建議200多件,按時回復率達到90%以上。
通過行政效能監控系統,設置電子眼,實時監控工作人員辦事行為、服務態度,促進機關作風轉變。
健全監督機制 服務保障民生
洛江區努力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廣泛接受民主、輿論和群眾監督,使“外部環境”與“內部監督”有效結合,形成監督高壓線。
舉辦泉州市“政風行風熱線”走進洛江活動,區領導帶領24個區直部門和行業主要負責人通過廣播、電話、短信、微博等方式,現場接受群眾咨詢與投訴,重點受理解決住房、教育、污染等問題63個。
在企業、民辦學校和農村基層聘請24位特邀效能監察員,擴大監督渠道。在涉企部門開展“看、比、走”民主測評中層干部活動,提高其辦事效率。選聘專家評議員200多人、群眾評議員1700多人,擴大民評隊伍代表性,增強了民評工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對財政系統依法行政情況進行綜合監察,發現并糾正問題15個,進一步規范行政行為,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強對保障性住房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讓困難群眾實現“安居夢”,該項工作得到了省紀委領導的肯定和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