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深受社會關注。在洛江區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丁芝榮代表提出的《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從工作覆蓋面、師資隊伍、課程設置等方面提出了相關意見建議。為了積極穩妥地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洛江區政府及相關部門積極主動吸納代表建議,以學生發展為根本,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多方面推進和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記者走進洛江區第三實驗小學的心理輔導中心團體輔導室內,一場家庭情景模擬表演正緊張進行著。課程通過設置孩子和家長進行角色互換的環節,讓家長感受當時的溝通給孩子帶來的心理影響,引起家長的思考。
“剛才參與了和孩子的互動游戲,我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有時會沒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接下去我會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跟孩子更好地溝通。也希望學校能多組織這一類型的活動,讓我們跟孩子之間的關系更融洽。”學生家長李孫桃說道。
“我們這個課程以‘親子溝通 為心賦能’為主題。課程內容不僅注重實際語言表達,同時也強調肢體語言,幫助家長建立起與孩子良性的溝通交流。”此次課程設計者、區第三實驗小學教師、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賴瓊玉介紹道,目前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關注學生個體,也著重將家庭等周邊因素一同引進參與,希望通過形成良好的互動氛圍,讓心理健康教育變得更有實效。
課程結束后,在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和家長共同參觀體驗“快樂星球”心理健康輔導中心。據悉,該中心面積約300平方米,設立箱庭游戲室、情緒宣泄室、心理咨詢室、音樂放松室等功能室,配備的4名心理輔導老師均持有國家心理咨詢師證,2022年學校獲評“泉州市中小學標準化心理健康輔導室示范學校”。
而在馬甲中學心理輔導中心的教室里,授課老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郭梅蘭以“尋覓生命的禮物”為主題,給高二年級的學生開展心理教育課程。
“跟大家分享下你的這副創作的故事吧。”“黑色的那棵枯樹代表著我的過去,彩色花瓣做成兩只飛舞的蝴蝶,象征著我的朋友照亮了我的生命,讓我的生活充滿色彩……”同學們熱情地分享著自己的創作故事,老師幫助學生從自身尋找肯定,增強信心、從消極情緒中慢慢走出來,用積極的心態迎接新的生活。
“中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變化,尤其面對學習壓力,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擾或問題。學校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希望能夠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他們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郭梅蘭說道。
學校開展常態化心理課程,并按照“一生一檔”的原則,建立個人心理健康檔案,對篩查獲得的數據進行分析,及時發現問題,對重點對象及時做好危機干預與預防工作。此外,馬甲中學的名師工作室也已正式啟動,充分發揮名師工作室的帶動作用,搭建心理教師成長平臺,提高心理教師專業化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泉州第十一中學、泉州市奕聰中學、泉州市馬甲中學、洛江區第三實驗小學四所學校的心理輔導室入選第一批泉州市中小學標準化心理輔導室(示范型);泉州就南中學、泉州外國語學校洛江校區、泉州市實驗小學洛江校區等三所學校的心理輔導室入選第一批泉州市中小學標準化心理輔導室(標準型)。
近年來,洛江區有計劃地引進專業心理健康教師,不斷充實專業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加強兼職心理教師隊伍建設,鼓勵教師參加專業認證考試。目前,全區17所區屬中小學均設置心理咨詢室,共投入198.48萬元、配備32名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其中專職心理健康教師25人,實現全區中小學600人以上學校均配備專職心理健康教師。
“洛江區越來越多的學校有了專業完善的心理咨詢室,也開設了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師資隊伍素質也在不斷地提高,心理教育成效也不斷突顯。孩子們的成長環境有了更有力的外力引導和支持。”建議提出人、區人大代表丁芝榮欣慰地說道。
下階段,洛江區將以創建中小學標準化心理健康輔導室為目標,繼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基礎設施配備;進一步加強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建設,在確保有專職心理健康教師的基礎上,按不低于1:1000的師生比補充心理健康專職教師,農村小規模學校盡量配備1名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抓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日常管理,督促學校開齊上足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配合進修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視導、同課異構教研活動、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評選等;繼續加強部門聯動,依托區未成年人心理輔導站、社區心理咨詢室,面向未成年人和廣大家長提供公益性心理咨詢、團體輔導和專題講座,積極開展“爭做合格家長 培養合格人才”等家庭教育大講堂活動,努力營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環境。(郭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