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富士康 大學生回鄉當農民
綠殼雞蛋 “孵”出創業夢
創業大學生瞄準農業。德化縣桂陽鄉林云程就是這樣的“新農民”。他運用科學方法養殖綠殼蛋雞,利用互聯網經營微商,整合鄉里農業合作社資源,“孵”出了一條特色創業路。 本報記者 林艷騰
他鄉取經 回家創業
記者一行到德化桂陽時,正是陰雨天。林云程割完皇竹草回來,準備養雞。“平時基本沒有雇工,都是自己養。”林云程稱,回到農村創業,還沒步入正軌,能省則省。
2010年,林云程從鄭州大學化學專業畢業。剛開始,他到富士康廊坊公司做產品開發工作。而后,又在廈門打過工。“長期在外,思鄉是難免的。”他心里有個愿望:祈愿故鄉不要只活在童年那頭。然而家人一開始并不贊同他的想法,覺得好不容易考上大學,離開了山溝溝,怎么能再回鄉“種田”?
那時,他從媒體上看到龍巖一家養殖場,養的雞生出綠殼雞蛋,受到市場追捧。為何不回家搞養殖場,賣綠殼雞蛋?林云程下定了決心。他跑到龍巖這家養殖場,學習經驗,并毅然用幾年來打工的積蓄買下養雞用的皇竹草苗和一批幼雞苗,回家創業。
淘寶微信齊上 雞蛋越飛越遠
“先發展養殖業,回收快。”林云程坦言,沒有資金,自己就小做起,利用老家的原有設施,開辟家庭農場,把“第一代”雞養大再說。
“綠殼蛋營養價值高,市場上比較好賣。”林云程介紹,綠殼蛋是烏雞產的蛋,一般烏雞是在純自然放養條件下生長,“以蟲類和草藥為食以保證其產蛋量。”
好的產品不怕沒有市場。林云程的養殖場慢慢形成規模。目前,養殖場約有800只雞,其中300只肉雞,500只蛋雞。500只蛋雞高峰期每月可產6000枚雞蛋,每枚雞蛋賣3元,一個月僅綠殼蛋就有2萬元收入。
德化縣桂陽鄉,海拔1000米,距離縣城68公里,較為偏遠。如何把市場做大?林云程自然想到了利用網絡來賣土貨,形成特色農業產、供、銷一體化經營。于是,他找到初中同學林國忠,兩個人商量后,合伙做起電商,通過淘寶、微信等把土貨賣到更運的地方。
整合全鄉資源 實現抱團發展
事業越來越紅火,林云程開始拓展經營品種,嘗試養竹鼠、種菜、種蘭花等。經營中,他也在思索,如何更好地發展現代農業。“農產品銷售,最大的問題就是種植上和流通上的信息不對稱。”
有知識、懂技術、有夢想、會吃苦,林云程比一般的農民更容易接受和利用互聯網技術,因此,他的創業步伐也比一般的農業合作社走得快。“桂陽鄉有農業合作社30多家,各具特色。”林云程稱,去年,鄉政府加大特色農業推廣工作,在桂陽村試種植巴西蘑菇2000平方米等;彭坑村橫頭養殖德化黑兔100多只;梓溪村蘇文鎮流轉耕地82畝種植西瓜和玉米;溪洋的林慶聰引進外資種植福建櫻花50多畝等。“把桂陽鄉的資源整合起來,既可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也可以形成德化桂陽的特色農產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