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月28日訊 上周,暖冬行動走進德化蓋德中心小學,這里的留守孩子心里也藏著許多心愿。女孩陳愛萍想要一架電子琴,夢想彈琴給爸爸聽的心愿瓶,經1月23日A3版報道后,如今已被愛心讀者拾取了。今天,記者繼續帶您傾聽蓋德中心小學其他小朋友的心愿,聽一個真實的故事。
徐桂青說:“我要拼命學習,比賽獲獎,站在顯眼的地方,才能被人注意到。”
如果你愿意為留守兒童實現愿望,請撥打海都熱線通95060,或關注“海都互助會”微信號,加入暖冬行動。
8歲隨母親來泉州 小小年紀插秧割稻
見到徐桂青,是在一個清早。透過窗戶,她小小的身子趴在課桌上,預習功課,不時對著手哈氣,捂住凍紅的臉蛋,露出因長凍瘡而腫脹發紫的手背。
每天清晨6點,14歲的徐桂青穿好衣服,怕吵醒下鋪的同學,她和衣躺在床上望著窗外蒙蒙亮的天空,在腦中溫習前一天的功課。等下鋪同學醒來后,她才翻下床直奔教室看書去。
8歲時,媽媽帶著桂青和大她3歲的哥哥改嫁,從貴州來到德化三福村。四月插秧時節,清晨五六點,矮小的桂青沒有雨鞋,只能赤腳踩進水田里,腳陷進去,她要使勁才能拔出來,有時用力過猛,腳一滑,跌進水田,吃得一口泥。3年前,養父患病,無法出門打工。媽媽在城關一家餐廳洗碗,一個月僅1000多元收入。
從三福村到蓋德中心小學步行2小時,下午經過村口的最后一班車是4點,桂青不得不住校。住校的同學都從家里帶一個小木箱,用來存放東西。桂青沒有木箱,書本雜物都放進塑料袋里。
假期自掙生活費 甜味只有過年才有
甜是桂青生活里鮮有的味道,記憶里,甜是過年特有的。除夕那天,媽媽會包一顆糖給她。初六,媽媽去餐館打工,她和哥哥去餐廳幫忙,就能收到餐館老板的紅包。
四年級暑假,她和哥哥去媽媽打工的餐廳幫忙。假期結束時,老板封了一個大紅包給兄妹倆。她雙手比劃著錢的厚度,來表達雀躍的心情。開學時,留下一年200元零花錢和學?;锸迟M,剩下的錢她全部交給爸爸。從此,寒暑假,兄妹倆必去餐廳端盤子。“我現在不用向家里要錢,還能養家呢!”桂青說眼看過年了,除了盼望一家能聚在一起外,她期待再去餐廳幫忙。
住宿生每學期得向學校交100斤大米和500元菜金,她從紅包里留下買米錢,開學時,從學校前的商店買足米,借來自行車,徒手推到學校
刻苦讀書獲獎無數 無奈要面臨失學
“桂青仿佛一夜長大,四年級開始進步特明顯。”德育主任黃老師感慨。她是德化縣優秀班干部,在第十一屆泉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她的項目“家蠶基因自由組合與連鎖遺傳實驗”獲得一等獎。桂青說:“只有讀書才有出路,我拼命學習,比賽獲獎,站在顯眼的地方,才能被人注意到”。
“可哥哥考上高中后,我就要失學了,家里只供得起一個讀書,可我想讀書”,桂青用手背抹去眼淚,展開的手掌上,結著厚厚的繭,這哪是14歲小姑娘的手。
上課鈴聲響起,桂青匆匆告別,奔向教室。“如果真能找到結對子的好心人,桂青一生都會被改變。這樣的好孩子不上學真可惜了。”蓋德中心小學德育主任黃老師望著樓道里那個粉色身影感慨。
心愿漂流
14歲林金志的心愿:
一雙運動鞋+一輛自行車
9歲李雅萍的心愿:
想要一套羽絨服
(海都記者 花蕾 夏鵬程 文/圖 丘天/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