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鼎市檔案館在福鼎一中舉行學籍檔案交接儀式。據悉,這是寧德市首次國家綜合檔案館接收教育單位的學籍檔案。
“根據《檔案法》相關規定,本次接收的是福鼎一中1965年至2015年共50年的學生學籍檔案,包括學生學籍卡片、花名冊、成績冊等一共396 卷。”福鼎市檔案局局長、檔案館館長林勁松介紹,檔案館將對移交的學籍檔案進行統一掃描,轉換成數字化檔案永久保存,方便群眾日后查檔、使用。
檔案工作存史資政育人,是一項利國利民、惠及千秋萬代的崇高事業。檔案看似單薄普通,卻與百姓息息相關。在日常生活中,當遇到身份確認、退休工齡計算、養老金領取等涉及個人合法權益的困擾和糾紛時,檔案證明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福鼎市檔案館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推動檔案服務水平和能力不斷提升。2017年,福鼎市檔案館率先在寧德市實行婚姻登記檔案信息聯網共享查檔,實現群眾“一窗辦事”“最多跑一趟”。2021年,檔案館對查檔服務大廳進行升級改造,實行面對面查閱檔案,進一步提高查檔效率,減少群眾等待時間。并將婚姻檔案聯網利用服務器并入市行政服務中心機房,提高安保等級和服務質量。
2019年9月24日,從深圳專程回到福鼎的陳永錫,一臉愁容來到福鼎市檔案館,請求幫忙查找其本人企業破產解除勞動關系檔案資料,以解決醫療保險補繳問題。檔案館工作人員熱情接待了他,第一時間著手幫助查找企業全宗檔案。
經工作人員詳細了解后得知,陳永錫系福鼎桐山人,1988年7月招收為集體企業市染料廠職工。2001年底,企業破產后,便前往深圳工作,其間,因對醫療保險政策缺乏了解,中斷繳納醫療保險費多年。2019年,準備申請提前退休的陳永錫,在辦理醫療保險續保事宜時,卻因缺失染料廠企業破產資料,無法認定連續工齡。正當他一籌莫展之時,從朋友口中得知可以到檔案館查檔,于是前來檔案館。
經過工作人員耐心查找、細致摸排,在原染料廠移交的檔案中找到企業與職工陳永錫解除勞動關系的協議,為陳永錫補繳醫療保險年限提供了有效證據,最終成功辦理了補繳醫療保險申請。
一封沉睡多年的“檔案”不僅解決了群眾的后顧之憂,也映照出檔案人為民服務的初心與擔當。據統計,2021年,福鼎市檔案館接待查檔2000多人次,利用檔案2456卷(件),復印檔案6750張(頁),其中婚姻檔案聯網共享查閱利用達628人次,最大程度滿足了群眾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福鼎市檔案館還與福建省檔案館、寧德市檔案館、浙江省泰順縣檔案館和蒼南縣檔案館簽訂了《民生檔案異地跨館利用服務協議》,建立異地跨館查檔服務通道,推動跨館查檔升級擴面。
檔案被譽為“沒有摻過水的史料”,蘊藏著黨史學習教育的情感溫度。除了在提高公共服務能力上下‘硬’功夫,福鼎市檔案館還深入挖掘歷史資源和文化脈絡,積極發揮紅色檔案的資政育人功能,用檔案講好福鼎紅色故事,開辟“現場學習”的新陣地。
近年來,福鼎市檔案館與廈門大學、寧德市檔案館合作編纂出版了《閩東抗日戰爭檔案史料》福鼎市專輯6冊,完成國家檔案局項目《福鼎抗日戰爭檔案選編》并正式出版,整理編輯《林永中烈士年譜暨檔案資料匯編》,整理制作《閩浙邊堅持斗爭,二十載紅旗不倒——用檔案介紹和講述福鼎革命斗爭史》《檔案中的紅色故事:從鄉村小學校長到職業革命者——原中共福鼎縣委書記林永中烈士的革命經歷和事跡》《堅守信仰,以身許黨——以中國共產黨第一位女黨員繆伯英的革命經歷和事跡為例詮釋偉大建黨精神》等黨史學習教育課件;與福鼎市融媒體中心、黨史方志室共同策劃拍攝制作紀念建黨百年宣傳教育片、短視頻;開設黨史學習公益講座,利用國際檔案日、國家憲法日等重要節點,持續開展紅色檔案“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鄉村”宣傳活動,引領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從黨史中汲取智慧與力量。
“下一步,福鼎市檔案館將強化基礎、科技和人才支撐,加快推進檔案治理、資源、利用和安全‘四個體系’建設,用好用活檔案資源,加大檔案宣傳力度,提升檔案便民惠民服務影響力,更好履行‘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的神圣職責,推動福鼎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林勁松說。(閩東日報記者 朱靈塬 通訊員 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