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多個部門協商后,制定的關于推進青美園區燃氣管道建設的方案,您看一下還有哪些建議?”近日,在福安市青美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內,福安市白馬港組團工業服務隊隊員正與該企業負責人商討園區管道建設方案。
福安青美園區由青山實業與格林美集團合資建設,規劃建設年產10萬噸三元前驅體材料、10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10萬噸報廢動力電池回收項目及配套污水處理、能源工程等配套設施,天然氣在企業的生產中占據重要位置。“天然氣管道沒打通,我們只能依靠臨時措施供氣,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福安青美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白亮告訴記者。
“我們在了解到企業訴求后,走訪了企業所在地鄉鎮、相關負責部門,在他們的支持下制定了一些可行性方案,今天來企業就是和負責人進一步落實細化管道建設方案,希望讓項目能夠盡快實施,實實在在幫助企業解決難題。”福安市白馬港組團工業服務隊隊長吳衛平介紹。
問題快速解決,項目加快推進。“從項目落地到投產,企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當地政府和工業服務隊總能在第一時間響應,并到現場調研、快速提供解決方案,這些我們都看在眼里,對企業在當地的發展也更有信心了。”白亮連連稱贊。
黨員干部現場辦公解難題助發展成為新常態。在福安奧展實業有限公司,對前來調研企業發展的工業服務隊,企業總經理管佳夫深有感觸:“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遇到需要協調解決的問題,工業服務隊都會及時到達現場,讓企業發展更有底氣。”
傳承弘揚“四下基層”優良作風,福安將“千名干部進千企”作為開展主題教育,落實“四下基層”制度的重要載體,緊扣“深、實、細、準、效”五字訣,組建6支組團工業服務隊,建設6個服務基地,一線問需企業,一線破解難題。據了解,白馬組團服務隊圍繞灣塢半島不銹鋼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先后走訪關聯企業22家(次),收集企業需求、摸排問題31個,幫助協調企業項目報批、用水用電、惠企政策落實等方面問題11個,目前正在協調推進的問題17個。
為打通服務企業的“最后一公里”,福安市工業服務隊還打破傳統“一對一”服務模式,開展“組團式”幫扶,聚焦企業生產經營和項目建設中的堵點難點問題,建立服務信息臺賬,精準對接相關部門,推動主題教育見行見效、走深走實。(閩東日報記者 張文奎 通訊員 陳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