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下雨天只能待在家里,中心島廊架建起來,有了‘鄰里連心樹’,和同伴下棋、聊天就可以‘風雨無阻’了。”談起新建的中心島廊架,家住福安市羅江街道三江社區的黃大爺豎起了大拇指。
黃大爺口中“鄰里連心樹”的位置,正是附近居民閑聊嘮嗑的“老地方”。過去,“老地方”設施簡陋,僅一棵大榕樹、幾張小石凳,風吹日曬,但也擋不住居民圍坐在此聊天、下棋的熱情。隨著幾次參與,羅江街道的干部發現,在“老地方”聊天的居民,常常討論一些街道的建設問題。“何不因勢利導,將其打造為干部與居民溝通的重要場所?”
今年年初,羅江街道深入落實省委“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部署,將中心島廊架建設作為人居環境品質提升的重要一環,在中心島搭建起廊架、安裝亮化設施,并為大榕樹取了一個名字——鄰里連心樹。
依托“鄰里連心樹”,居民自發在此組織正月春聯送暖、孝老象棋賽、臘八節愛心粥等形式多樣的社區鄰里活動,并通過樹下的“心愿收集箱”收集居民關于街道治理意見、問題對策等,為街道治理貢獻智慧。
“鄰里連心樹”的變化,是羅江街道開展人居環境品質提升的一個縮影。
走在羅江街頭,原先擁擠的主街道井然有序,沿街店面統一改造提升如火如荼,這些變化為居民所津津樂道:“街區環境好了,道路通暢了,停車難問題也解決了”“家門口休閑場所多了,散心有了好去處”……
人居環境品質提升項目先改什么?“我們將群眾的‘急難愁盼’作為第一切入口。”羅江街道黨工委書記張雅梅介紹,街道通過發揮黨員、志愿者、網格長、樓棟長的力量,挨村入戶搜集意見;依托黨群服務中心、民情懇談小苑、鄰里連心樹等場所,邀請居民開展夜談、茶話會,多渠道了解群眾訴求。截至目前,共收到關于垃圾分類整治、口袋公園改造等意見50多條。
“人居環境品質提升是改‘面子’,通過該工程提質帶動群眾自治意識轉變,激發內生動能,才是實‘里子’。”張雅梅說。為激發群眾自治意識,羅江街道自去年開展“愛我羅江從我做起”環境整治提升行動以來,已連續200多天,每天安排1名街道班子成員,數十名由街道專職干部、交警、派出所民警、村干部等人員組成的團隊,不間斷對轄區內亂停亂放、占道經營等行為開展常態化整治。“通過做給群眾看,到帶著群眾干,才能匯聚基層力量,探出治理新路子,讓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更可持續。”張雅梅表示。(記者 張穎珍 通訊員 陳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