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9時45分,福安市區福新路上車輛通行順暢,道路兩旁也見不到違停車輛。這里,是福安多所學校的必經之路,過去曾飽受路邊違停車輛困擾,一到上下班高峰難免出現擁堵。而這一狀況的改變,得益于福安市委政法委創新推出的執法司法監督評議員工作機制,該機制在閩東地區尚屬首創。
為及時掌握人民群眾對政法部門執法司法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意見和建議,福安市委政法委創新建立了執法司法監督評議員工作機制,從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律師隊伍中選聘23名執法司法監督評議員,扎實開展服務監督政法部門執法司法工作,當好執法司法的監督員、社情民意的收集員、疑難積案的化解員、政法工作的宣傳員。
“停車難”一直是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尤其在一些住戶較多的小區,更是“一位難求”。“夜間交通情況沒有白天那么擁擠,是否可以利用這個時間讓居民在路邊停車?”據福安市執法司法監督評議員李華杰介紹,針對這一問題,在福安市委政法委牽頭下,執法司法監督評議員聯合城管委、交警大隊等部門,大量開展實地調研,根據道路寬度、停車泊位數量和車輛出行規律,最終將廣場南路、鶴山東路、福新路設置為首批機動車夜間臨時停車路段,允許市民夜間19時至次日7時期間,在劃定的路段停車泊內按順序臨時停放車輛。截至目前,已增設了500余個夜間限時停車位。
聚焦群眾熱點,切實緩解“城區停車難”;聚焦群眾“堵點”,解決清理“僵尸車”;聚焦群眾難點,助推解決“執行難”……福安市執法司法監督評議員隊伍成立以來,共收集社情民意135件、解決民生問題143個,化解矛盾糾紛32件。執法司法監督評議員的經驗做法還入圍了2019年“全國社會治理創新典范城市案例”。
“執法司法監督評議員工作機制是福安市委政法委把教育整頓與解決群眾實際問題相結合,主動適應人民群眾新需要,推出的一項便民利民新舉措。”寧德市公安局黨委委員、福安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公安局局長蔡立新表示,該舉措的推出,拉近了人民群眾與政法部門之間的距離,切實解決了群眾一系列“急難愁盼”問題,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帶來的新變化新氣象。(閩東日報社融媒體中心記者 吳寧寧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