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日前,新疆奇臺紀檢監察機關開始使用取證系統軟件嚴查干部上網記錄,如發現公職人員利用上班時間網購、娛樂等,將對涉事責任人進行嚴懲。目前,已對全縣59個部門單位進行明察暗訪,12名機關干部被通報批評。(2月22日中國廣播網)。
嚴查八小時內公職人員上網情況,算不上侵犯隱私,更像是權力內部監督的一種形式。如此一來,起碼在職能部門工作時間內,會少些奮戰在“三國殺”或“斗地主”等霸業上的用戶。這樣的明察暗訪,將監督懲戒的規則明示在前,設想是好的。
回到新聞事實中來:這回,奇臺縣紀檢監察人員配備的專門設備,是一個名為“監察取證系統”的軟件U盤,只要將U盤插入被查的電腦,選擇一個時段,這臺電腦這一時段的所有瀏覽記錄就會全部顯現。話雖如此,但在網站往往能被黑客送上“美女圖”的今天,幻想依靠程序的力量嚴防公職人員上淘寶、玩游戲,似乎不太靠譜。就像網友跟帖留言的,“看來同志們要學會用VPN和代理了,要不然一去淘寶就被逮”、“360表示不屑一顧”……程序軟件的技術含量本身就令人懷疑,連購票網站都無法擺脫搶票插件,一旦“取證系統”被破解,這樣的暗訪還能成為監督的殺手锏嗎?
這還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即便假設這個“監察取證系統”是無可破解的秘密武器,能不能落到實處?怎么查、查哪些人、查處規則何在。在上網查證之前,起碼有幾個問題需要搞清楚:一是這個監察取證會不會“刑不上領導”?如果只是隔三差五查查普通員工、而領導享有被查的豁免權,程序再好,意義也不大。二是這種查法,很容易被應對政策的對策糊弄過去。比如既然公家的電腦是危險的,那么,公職人員自己帶個筆記本來上班玩呢?僅僅用U盤查辦公電腦,恐怕要被譏笑“鳥槍還不換炮”?再說,查了之后也只是“通報批評”,在官員復出如火如荼的當下,連正經的紀律處分都能隨著時間而規避,何況是個罰酒三杯式的批評?
監督固然是善意的,也是必要的,怎么規范管理,整肅作風,關鍵還是要讓公職人員有事做,能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