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事”記者裘立華,e哥近日采訪時了解到一個真實的故事,沿海一省份某廳局負責人因不堪忍受會議過多,讓人統計涉及廳局相關工作全年的開會數量,統計結果令人震驚:1068個?。〒氯A網2月20日電)
一年開1068個會,太令人震驚了。一年共有365天,除去休息日,只剩下200多個工作日,平均一天要開四五個會議,會議如此繁多,人力、物力、財力浪費暫且不提,致使許多工作被耽誤在會場上就得不償失了。
“開會落實”讓許多干部形成了“開會依賴癥”,上級一有指示就是開會落實,從中央到地方層層開會,各級干部不僅“深受其害”,天天不是在開會就是在去開會的路上,基層群眾也是“叫苦連天”,辦事找不到人,事情辦不了,但辦事人員去開會也是正事,群眾真是“有苦難言”。“文山會海”的繁文縟節確實有百害而無一利,故而,中央多次強調要減少會議,尤其是新一屆中央政治局頒布的“八項規定”就像一陣新風撲面而來,為進一步改變會風提出了精準要求:精簡會議活動,切實改進會風;提高會議實效,開短會、講短話,力戒空話、套話。只是,下級機關如何將中央精神落到實處才是最關鍵的,希望不僅僅只是會議傳達而已。
改變會風,只是一個開始,從會風到作風,從作風到政風,一系列的改變只是為了將行政機關的工作效率提高,真正做到為民服務,而不只是“一陣風”刮過完事,這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監督追責機制,才能確保作風改變深入、持續下去,避免出現反復。
好會風到好作風,開始不容易,堅持下去更難。常態化改變,必須制度作保證,用制度約束行為,才能確保徹底改變形式主義,另外,還要加強監督,尤其是加大群眾監督的力度,因為政府一切工作的終級目標還是為群眾服務,讓群眾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