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8月27日訊 昨日凌晨,三明尤溪的7歲女童小楠經歷了一次“舌頭驚魂”:她在喝酸奶時,一時貪玩,將舌頭伸入瓶中,不料,舌頭竟被瓶口死死卡住。當地醫生束手無策,好在尤溪消防出手,又是用刀片,又是用救援鉗,完成了一場特殊的“舌尖上的救援”,女童舌頭無礙。
7歲女童的舌頭被瓶口卡住,消防緊急救援
記者測量養樂多瓶口,直徑約為2.4cm
海都記者實驗發現,如今市面上的兒童飲料瓶口直徑約2.4厘米,兒童在吸食飲料時,舌頭稍微伸入瓶內,一旦用力吸食,舌頭很容易被卡住。
記者調查發現,因為孩子貪玩,將舌頭伸入瓶口被卡并非個例。消防提醒:兒童平常用的窄口水壺、小瓶口的果汁等,也有類似的隱患,家長一定要提防。
女童舌頭被卡 醫生束手無策
昨日凌晨,尤溪消防大隊接到報警稱,就讀一年級的7歲女童小楠舌頭被卡,求醫無果,急需消防幫忙。
消防人員趕到醫院看到,小楠滿臉淚痕,舌頭被一個“養樂多”的酸奶塑料瓶卡住,瓶口約1元硬幣大小。
小楠的父母說,事發前,小楠正在喝酸奶,不想孩子一時貪玩,將舌頭伸入瓶中,結果被卡,怎么也退不出來。他們將孩子送到醫院,但醫生使用各類工具都無法將奶瓶剪開。
雖然到場的消防人員都救援經驗豐富,但這事還是頭一回碰到,消防配備的破拆工具都是大型器具,對這種奇怪的被卡方式無從下手。
之后,消防人員試圖用剪刀將瓶身剪開,但發現小楠的舌頭被瓶口牢牢卡住,且瓶口沒有撕干凈的鋁箔紙已與舌頭緊貼在一起,稍微用力,小楠就疼得直掉眼淚。
由于被卡位置處在口腔,許多救援設備無法使用,剪刀和手術刀力度不夠,無法剪開瓶口。為了避免二次傷害,消防人員用刀片小心翼翼地切割奶瓶,弄出一個小缺口。同時,他們更換救援鉗,沿著被割的缺口剪開。這招還是管用的,很快,只聽“噔”的一聲,瓶口被剪開。由于施救及時,小楠的舌頭沒受傷。
舌頭被卡非個例 家長要提醒孩子
“小楠碰到的這個意外,并非個例,外地曾發現多起。”三明一消防人士提醒,這類情況通常發生在孩童身上。家長們一定要提醒孩子,不要把舌頭伸進瓶口。
隨后,記者咨詢了省立醫院口腔科、耳鼻喉科的數名醫生,他們表示尚未接診此類病例。其中一名醫生說,窄口瓶或窄口水壺的口徑約2厘米,約1元硬幣大小,之所以會卡住舌頭,可能與孩童一時貪玩,將舌頭伸入出水口,喝水時水杯內出現真空,從而吸住舌頭有關。
醫生還說,舌頭卡在其中,局部或出現腫脹、充血,血流循環出現問題,舌頭末端就容易腫脹,從而越卡越緊。碰到類似的情況,一定要及時送醫,否則舌頭組織很可能腫脹,甚至壞死。
海都實驗 兒童飲料瓶口直徑小 把玩容易卡舌
昨日,記者隨機走訪了福州鼓樓、晉安等地的超市,看到貨架上擺著多種窄口水壺,以及養樂多等多種兒童飲料,這些兒童飲料沒配置吸管,而是撕開瓶口的封口直接飲用。
隨后,記者購買了養樂多等多種兒童飲料,在安全的前提下,請兩名同事的孩子(分別為4歲和7歲),做了一次簡單的實驗,養樂多飲料的瓶口直徑在2.4厘米左右,而兒童的舌頭寬度在2.3厘米左右。
記者打開兩瓶養樂多飲料,分別給兩名兒童飲用。記者注意到,兒童在喝飲料的過程中,舌頭都會伸入瓶口,稍微用力吸食,舌頭的五分之一很容易吸入瓶內。隨后,記者拿窄口水壺做實驗,同樣存在上述情況。
兒童的舌頭為何會被飲料瓶口卡???昨日下午,記者咨詢了福建工程學院的一名物理老師。她表示,喝水或喝飲料時,有人用嘴套住窄小的瓶口吮吸,若吸力過猛,瓶中的空氣漸漸稀薄,甚至變成真空狀態,瓶外的壓力則漸漸增大,舌頭就容易被吸入瓶口。這個原理就是中學時學過的馬德堡半球實驗,將兩個半球中間的空氣抽空,8匹馬都拉不開。
該老師還稱,碰到這種情況,最好的處理辦法是將瓶子的底部小心弄破,讓空氣緩緩進入瓶內,壓強正常后,慢慢地,舌頭就可以拔出,但不宜用力,以免傷到舌頭。
□相關案例
●去年6月23日早上6時20分,湖北鄖縣柳陂鎮的一名7歲女孩因貪玩,將喝水的水杯蓋放到嘴里玩耍,不知怎么的,杯蓋竟套在了舌頭上無法取下,求助消防,最終脫困。
●去年10月8日傍晚5時38分,杭州一名三年級女孩喝水時被杯蓋卡住舌頭,消防官兵花近一個小時救援,才將杯蓋拿下來。
●去年6月4日,河南郟縣安良鎮一名7歲小男孩,將舌頭伸進一個小水瓶口被卡住,后消防員剪瓶救人。(海都記者 朱敏敏 湯先增/文 包華 通訊員 呂靖中/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