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眾所周知,近年來導致醫藥費用過高和過快增長最主要的根源,在于藥品流通領域秩序混亂所導致的“價格虛高”,也與大處方、濫檢查等診療行為有關。
對于老百姓來說,醫改意味著什么?這意味著降藥價,得實惠。
為此,我市從嚴格規范藥品采購,取消藥品加成,徹底切斷藥品與醫院之間的利益鏈條入手,強化用藥行為監控,加強績效考核,“量、價”齊管,改革醫藥體制,大幅度擠出了藥品水分,為醫療服務價格騰出“空間”。
藥價為何虛高?
“拿手術刀的不如拿剃頭刀。”
這是一句流傳了十多年的俗語。以市第一醫院為例。公開資料顯示,改革之前,醫院的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掛號費分別是1.5元、2元、4.5元和7元。這一收費標準沿用了多年。
薄利自然要靠多銷,多收患者,多開藥。與全國大多數地方一樣,我市的醫療費用持續上漲,特別是藥占比居高不下。據市衛生計生委公開的數據,2011年全市醫療機構藥占比已逼近47%,這還不包括衛生耗材的費用。
“藥品生產企業和醫藥批發企業多而雜,處于無序競爭狀態;藥品招標采購行政化、壟斷化,制度上存在巨大的尋租空間;藥品流通環節藥票分離,為藥價虛高、漂洗黑錢留足余地;查處不力、任其蔓延,以致法不責眾、腐敗成風,出現了一種令人匪夷所思的‘藥品亂象’。”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市醫改領導小組組長詹積富分析藥價虛高根源時解釋道。
贍養比大幅下降
我市位于福建省中西北部。1958年開始,沿海地區的紡織、印染、鋼鐵企業逐步往我市遷移,帶來大量國企職工,還有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我市不得不擔負大量離退休國企員工的社會保障支出,還面臨著本地年輕勞動力大量外出打工現狀。
“這一批人現在基本上都退休了,不少人安置在福州、廈門、上海等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我市異地安置的退休職工就超過3.5萬人。”市醫療保障基金管理中心主任徐志鑾指出。
2011年9月,數據顯示,我市在職人員與退休人員比例,即贍養比,從2001年2.91:1下降至2010年2.03:1,市本級更是降至1.85:1;2014年再降為1.79:1,而福建省確定的贍養比風險線為2.5:1。醫改前,我市醫?;鸬膲毫Ψ浅4?。2011年賬面超支7553萬元,而實際超支20835萬元,此前已經連續三年收不抵支。在醫保費用逐漸兜不住底的情況下,一方面是醫生勞務價值的長期低估,另一方面是醫藥費用的連續高漲,改革必須動真格。
藥價怎么降?
?。?)取消藥品加成2013年2月1日起,我市對市、縣兩級所有公立醫院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改革(包含衛生耗材、中藥飲片)。醫院由此導致的政策性虧損,通過三條途徑解決:一是調整醫療服務項目收費價格,平移85%。同時,調整城鎮職工醫保、城鄉居民醫保支付政策,將調整后的醫療服務項目收費按規定同步納入醫保支付范圍,使價格調整政策與醫保支付政策相互銜接;二是財政補助10%部分,納入財政預算安排,形成對取消藥品加成后長效、可持續的財政補助機制,確保做到價格調整、醫保支付、財政補助“三合一”政策同步實施;三是剩余的5%則通過醫院加強成本管理予以自行消化。
以2011年數據為基礎,我市22家公立醫院的藥品零加成損失為11264.40萬元,價格調整彌補了9773.33萬元,價格調整最終消化86.76%的藥品零加成虧損。
?。?)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在取消藥品加成的同時,我市還進一步調整醫療服務價格。但醫療服務項目多達數千項,價格調整動誰不動誰,需要謹慎選擇。市醫療保障基金管理中心主任徐志鑾提出了價格調整的一些原則:第一,應確定某年或者某幾年的平均差異額作為補償基數,不能一年一定,不然無法切斷醫院和藥品之間的利益鏈條;第二,調整的項目必須是大多數醫院都有的項目,使各家醫院的取消藥品加成收入,基本上得到合理補償。第三,要調整的醫務性服務項目的收入占醫務性總收入的比例要達到80%以上,即是占比重大的收費項目。
第一輪醫療服務價格調整以補償藥品零加成為中心展開。經過市財政局縝密測算,調整醫療服務收費項目4大類80項。即按2011年業務量計算共計調增金額9773.33萬元,占2011年藥品差額11265.4萬元的86.76%,通過市審計局實地審計監察醫院執行情況后,于2014年2月按屬地原則兌現財政補助藥品差價的10%(共計1126.54萬元),并列入醫院每年財政定額補助基礎,用于醫院運行開支。
然而第一次調整并沒有真正解決醫療服務價格多年走低帶來的結構性問題。2014年6月1日,我市再次對本地醫院的392項醫療服務項目進行價格調整。這是我市進行的第二輪醫療服務價格改革。
這一輪價格改革并不是簡單的漲價,而是要調整醫療服務的比價關系:降低大型醫用設備檢查、化驗、檢驗項目價格,適當提高診查治療費用、手術費。通過改革,改革者希望未來醫院的收入主要來自于醫療人員的勞務,而不再是藥品、耗材的銷售。市財政局副局長張煊華指出,這輪價格調整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總量控制、有升有降、優化結構、分批調整”。2015年6月1日,又調整4318項。
考慮到醫院的收入主要由藥品耗材、檢查化驗、診查護理床位、手術治療等四類組成,詹積富的目標就是,“藥品耗材要下降到30%以內,檢查化驗要控制在25%以內,診查護理床位要提高到20%以上,手術治療要提高到25%以上”。
因此,第二輪改革在落地時,調低價格的項目有136項,降幅為15%30%;調高價格的項目有256項,增幅為20%-30%。最終,這一結構性調整涉及總額為8000萬元。第三輪調整時,其中調高3363項,調低955項,進一步降低檢查化驗等物化性價格,提高診察護理、手術治療等勞務性價格,促進醫院收入的結構更加科學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