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i4ks">
  • <td id="ei4ks"></td>
  • 注冊
    閩南網 > 新聞中心 > 福建 > 三明 > 三明新聞 > 正文

    探訪三明清流井中乾坤 每一口水井都有自己的故事

    來源:三明日報 2015-06-09 13:39 http://www.vistrails.com/ 海峽都市報電子版

      井邊生活,曾經是人們最為熟悉的記憶之一。在自來水時代之前,水井挖掘一般要設在村落中央,有井的地方就有市,人們往往是聚井而居,共井為鄰,于是井便成了村落的代名詞。人們都到水井汲水,于是,水井周圍便成了信息溝通、人際交往的公共空間。這樣,“市井”便應運而生了。倘若沒有水井,不僅居民不能生活,城市也沒了靈氣。每一口水井也都有自己的故事,猶如一位長者,經歷了歲月的滄桑,目睹了歷史的沉浮,承載了文化的積淀,它靜靜地存在于城鄉的各個角落,見證著城鄉的發展和變遷。這些特有的水井文化以及獨特的市井風俗,也正是歷史留給我們的財富。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水井有些已經退出歷史舞臺,而也有一些,仍靜靜躺在那里,似乎等待著人們去傾聽它的故事,訴說它的歷史。本期家園帶您關注古井文化,講述井與人的故事,探訪三明井中乾坤。

      井,是客家人生活生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所擁有的是客家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頭活水。井水知人冷暖,冬天用之不冰手,夏天用之則冰涼。無論是飲用、洗漱、灌溉,還是滅火,她滋養、哺育和保護了一代又一代客家人。

      為尋找水源而打的洞,叫做井。在山區,在清流,有多處的水從地上的小洞中大量流出,這種天然的水流,叫做泉。然而,勤勞智慧的清流客家人充分利用地下涌出的泉水,加用石頭、磚塊壘砌,或者用其他材料加固便于生產和生活使用,提供這種水源的地方,客家人也稱井。井在清流客家地區每個村寨皆有,有的很久遠,有的很神奇……

    W020150609385277449537

    W020150609385277288236

    W020150609385276972645

    W020150609385277605194

    W020150609385277603024

    W020150609385277449942

    嵩溪有皇后欽點過的井

      在清流,有這樣一個民間傳說。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端宗趙昰由右丞相文天祥護駕到南劍(即今南平市),途經清流、寧化、沙縣等地招募義軍,以圖恢復宋室。當年春季,文天祥護送楊太后來到清流縣嵩溪太平村,也稱黃柏洋村,因為天氣炎熱,且十分勞累,恰逢老天爺作怪連連下大雨,楊太后下令在黃柏洋村(后人稱國母洋)住下來。

      當晚,楊太后等一行人駐扎在黃柏洋村。

      第二天一早,有宮女提著端宗趙昰弟弟趙丙的衣裳,去路邊的水井洗衣裳。不一會兒,有村民來到營地告狀,說宮女在這里不守規矩,污染了水源,水井的水都渾了。楊太后聽明了緣由,讓文天祥去把宮女訓斥了一通。爾后笑著說,沒事,這井水早上渾,下午會清。村民聽了楊太后的解釋只好作罷。楊太后等一行人白天走得太累,夜里正想好好休息,不料青蛙“咕咕”地叫個不停。蛙聲這邊沒停,那邊又起,聽得人心煩意亂,無法入睡。端宗趙昰的母親楊太后命令文天祥去抓一只青蛙回來,右丞相文天祥也真的去抓來青蛙。楊太后在文天祥抓來的青蛙額頭用朱筆輕輕一點,輕聲叮嚀:“如今國破家亡,爾等豈可敲鑼打鼓,待宋室江山收復時,再請你金鼓齊鳴吧!”說罷,便把青蛙交給文天祥放了。

      說來也怪,頃刻村子溪邊的青蛙都屏聲靜氣了。楊太后等人也睡眠深沉進入了夢鄉。也許是楊太后的憂國之心感動了青蛙。從此,黃柏洋的青蛙不再鳴叫了。而且,世代相傳,每只青蛙額頭都留下一點朱紅,清流人都稱此類青蛙為紅點青蛙。黃柏洋村也因楊太后曾在此留宿而稱此地為國母洋。

      更為神奇的是,那口水井真的每天早上是渾水,下午便是清澈見底的清水,至今如此。

    林畬有紅軍飲用過的井

      位于清流縣林畬鄉舒曹村社公塘自然村,有一口圓形石砌古井,井寬直徑1.5米,深不足2米,不知始建于何年何代。數百年來,古井默默地涌流著清冽的甘泉,滋潤著這一方的土地,哺育著這里的百姓。

      1930年1月,當毛澤東率領紅四軍第二縱隊第一次來到林畬時,奇跡出現了:只見古井里竟然汩汩地涌流出鮮艷的紅水,那紅水,波光粼粼,如紅旗,像旭日,似朝霞,前后持續了整整七日方退。消息傳開,山村頓時沸騰了,遠近的百姓們摩肩接踵、爭先恐后地前來目睹神奇景觀。當地村民,私下傳播和猜想,這口古井與紅軍一定有著特殊的緣分。故事口口相傳,這口古井便有了一個屬于自己獨特的名字:“紅軍井”。在以后的日子里,紅軍經常到林畬一帶活動,幫助林畬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建政權,紅軍指戰員們常常會到這口井邊挑水做飯,洗衣漿裳。1976年9月,當毛澤東病逝前幾天,這口古井也連續幾天涌流紅水,村民們嘖嘖稱奇,甚為驚嘆。只因當年政治氛圍濃厚,無人膽敢傳播。過了些天,才傳來毛澤東他老人家“永遠活在人民心里”的噩耗。“紅軍井”的神奇又一次聲名遠揚。

    余朋有神奇實用的古井

      在清流縣余朋古村東坑古民居保存有許多古井?,F存仍在使用的古井還有七星井、姑婆井、鐵井圈等。走進東坑,我們看見許多古井井口石圍欄上留有手指一樣深的磨損痕跡,這損痕是由水桶的繩索磨出來的,是歲月流逝的見證。

      東坑現存的古井中,不但數量多而且風格樣式多樣,讓人感到特別新奇。清流縣博物館劉光軍館長介紹說,井口制式有的是方、有的是圓,從直觀上看,他們共同代表著天圓地方,分別寄寓著“方以智”、“圓以神”。也許是出于傳統的心理,在東坑居民的心目中,古井是有生命的。時值春寒料峭,一口口古井蒸騰著氤氳白氣,主人說井在一翕一閉地呼吸,那白氣正是她呼出的熱氣。更為神奇的是,當你湊近井口,俯身一望井中,你會看到,那清澈見底的井水泛著一片蔚藍的天空和清晰的云影;而你的半個身子也恍然映于水中。驀然之間,你將發現,在這明澈的井水里,天地人揉合為一。此情此景,你的心靈深處也仿佛有一股清泉從中油然蕩出。

      井,看著一座座古民居,在自己的面前建起、沒落、坍塌;而不管風吹雨淋日曬,不管火災兵燹霍亂,她都巋然不動,只是以她的“低微身段”處于一旁,沉默靜謐地凝視著、驚嘆著、沉思著如夢如煙的朝朝暮暮和花開花落。

    李家鄉有與印度海嘯關聯的井

      鮮水冷泉是一口奇特的井。它位于清流縣李家鄉鮮水村,有天然泉眼7處,水質清澈,常年水溫在18-22℃,日出水量達3萬多噸,屬純碳酸泉。那汨汨涌出的泉水,把鮮水村聯成一片片水域,與田園風光融為一體。這里距龍巖冠豸山機場、連城縣冠豸山景區僅20公里;是福建省“十一五”旅游十大重點建設項目清流鄉村旅游生態觀光示范園之一,成功入選“海西最具潛力十大鄉村休閑游”;被譽為“中國冷泉第一村”。

      鮮水冷泉水井的神奇和特色與印度海嘯有關。

      那是2004年,印度洋海嘯發生的那一刻,清澈的鮮水冷泉井中冒出了約30分鐘的渾濁之水,似乎地下有什么龐然大物在攪動,渾濁的水翻滾而來;過后,井(泉)水又清澈如鏡,讓人感覺詫異。當時,有多位婦女在洗衣裳,她們見證了這一奇特現象。當晚,中央電視臺報道印度發生災難深重的海嘯。印度與清流縣的鮮水村天隔一方,如此巧合成為難解之謎,真是匪夷所思。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已有0條評論
    熱門評論:
    頻道推薦
  • 周祖翼在福州調研高校
  • 福建經濟“新”觀察④:向“新”躍遷,助力
  • 以星航運美西電商快線ZX2復航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醫解百科︱痛風能不能喝酒?(視頻)
    醫解百科︱痛風能不能喝酒?(視頻)
    世遺泉州|名居·中憲第:三百年紅磚古厝里的海峽情緣(視頻)
    世遺泉州|名居·中憲第:三百年紅磚古厝里的海峽情緣(視頻)
    專題推薦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

    新征程,再出發——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
    2020福建高考招錄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周祖翼在福州調研高校 福建經濟“新”觀察④:向“新”躍遷,助 以星航運美西電商快線ZX2復航 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召開貫徹實施優化營商環 莆田涵江雙福村:家門口的石板路都成了風 福建省出臺舉措加強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 “閩茶海絲行”香滿土耳其 福建省叉車出口再創歷史新高


    国产啊v免费在线观看_亚洲天堂无码免费在线观看_亚洲av超清无码不卡在线观看_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