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水美茶香韻,又是一年春茶時。近日,在三明明溪縣楓溪鄉華山村的獅子峰野茶種植基地,村民諶意秀正忙碌著采摘春茶。村民采摘的茶葉賣給明溪縣獅子峰茶葉專業合作社制作成紅茶,主要銷往三明、泉州和福州等地區。
“現在我每天采摘將近5斤的茶青,合作社以每斤18塊向我們收購茶青,算下來一天也有80多的收入,一個月有近2000塊的采茶收入。”村民諶意秀一邊采茶一邊說。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近年來,楓溪鄉依托華山、小珩等行政村的1000多畝生態茶園,積極探索“跨村聯建”模式,通過成立獅子峰茶葉專業合作社,引進福建省韻揚野生茶葉有限公司,盤活閑置土地資源,通過探索“集體+分紅”“基地+務工”等模式,推動形成“聯村開發、片區推進”的茶產業格局,促進村財、村民雙增收,帶動小珩村、華山及周邊村30余戶村民戶均增收1萬余元。
為發展華山野茶和為民增收,楓溪鄉從邀請業內專家現場指導、茶工廠建設和華山野茶品牌打造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此外,省市科技特派員對我們從茶樹培育到成品制作等環節進行技術指導,華山野茶品質有很大提升,榮獲第27屆上海國際茶文化旅游博覽會全國名優茶(紅茶類)金獎。
位于明溪西片區的楓溪鄉主要是種植華山野茶,而東片區的城關鄉主要種植生態茶。
城關鄉積極探索“黨組織+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聯合明溪縣天龍茶業有限公司打造智慧茶園。上坊村通過盤活600余畝閑置土地,建成集智能管理、文化研學于一體的現代化茶產業鏈。如今,仿宋點茶體驗館里茶香裊裊,茶園星空燈光秀成為網紅打卡點,舉辦的“茶香篆影”主題活動已吸引2600余人次參與。
“我們正著力延伸茶產業鏈價值,讓傳統農業煥發新生機。”天龍茶業總經理高小珍表示,公司在實現年出口創匯300萬美元的同時,帶動周邊1300戶農戶參與茶產業,促進村集體增收3.4萬元,戶均年增收突破2萬元。通過省級巾幗示范基地建設,30余名留守婦女掌握茶藝技能,組織創業婦女、寶媽、頂梁柱母親等開展觀摩學習、技能培訓1000余人次。
在天龍茶業公司上班的村民羅清招加就是受益的農戶之一。
連日來,在城關鄉上坊村天龍茶園,羅清招正專注地查看設備數據,屏幕上的茶樹長勢監測圖在春日暖陽下格外清晰。“現在,在家務工每月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還能照顧家里老人,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這位茶山“新農人”的喜悅,得益于上坊村茶旅融合發展。(通訊員 林銘水 羅文斌 羅福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