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在建寧縣衛計局廉政文化教育館內,鄉鎮衛生院院長正在接受廉政警示教育。
“為預防和減少職務犯罪案件的發生,從去年開始,我們定期組織縣醫院中層干部、各鄉鎮衛生院院長以及具有處方權的醫務人員到廉政教育基地接受警示和教育。”建寧縣衛計局局長吳良森說,通過展板、互動體驗空間等多種形式“以案釋法”,警示他們不越底線、不觸紅線,時刻敲響廉潔自律的警鐘。
去年以來,該縣堅持聚焦主業主責,依托本縣特色創新方式,著力挖掘特色亮點,強化廉政宣傳,深化廉政教育,弘揚廉政文化,努力在全縣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環境。眼下,在蓮鄉大地,一枝“廉政之花”正在悄然綻放。
豐富載體,教育促廉
5月9日,建寧縣第28期50名科級干部在客坊鄉水尾村接受了輪訓。
“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不僅能接受紅色革命優良傳統教育,還能感受到廉政教育洗禮。”黃埠鄉紀委書記劉云強說。
近年來,客坊鄉將本土紅色文化資源與旅游產業緊密結合,創建紅色廉政教育基地、紅色文化主題公園和廉政文化長廊等宣傳精品,著力打造清正廉潔的“紅土地,好客坊”,并鼓勵黨員干部及群眾參與黨風廉政建設,自導自演紅色舞臺劇《水尾情緣》,讓干部群眾在耳濡目染中堅定理想信念,弘揚社會正氣,營造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圍。
“廉政教育是黨風廉政建設的基石,關鍵要常態化,要融于日常工作中。”建寧縣紀委書記鄧軍安說,他們把廉政教育結合到“兩學一做”專題教育中,突出教育促廉,把黨章、黨紀處分條例等法規條文列為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的必學內容,納入縣委黨校主體培訓班的必修課程,并將廉政教育納入黨校教學計劃,在教師培訓、入黨積極分子培訓、新任村官培訓等培訓中都加入廉政教育課程。
不僅如此,該縣紀委還督促各部門落實好主體責任,通過開展廉政知識競賽、舉辦廉政講座、參觀廉政基地,觀看警示教育片等活動主動開展上廉政教育活動。
為了使廉政教育效果最大化,該縣堅持“用身邊的人身邊的事,教育廣大黨員干部”,通過組織黨員干部到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接受教育、旁聽職務犯罪案件庭審、通報違反八項規定精神和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案件等方式,讓黨員領導干部身臨其境接受教育。
去年以來,該縣共組織了120余名領導干部參觀了三明市廉政教育基地,組織旁聽庭審7場次,600余名黨員干部旁聽了庭審。
整合資源,文化傳廉
去年,在實施上坪村省級歷史文化名村改造提升項目中,溪源鄉注重對楊氏宗族先祖確立的“忠、孝、廉、節”家規家訓等內容進行挖掘整理,建成了以始祖漢太尉楊震“四知”典故為主題的廉文化長廊,以此承襲先祖家風、教育后人。
“我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融入廉政文化,不僅美了村子,還讓后人記住‘廉孝’家訓,把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好東西挖掘整理出來,教誨后輩子孫為官做人要清白,講誠信。”鄉黨委書記陳俊銘說,除此之外,他們鄉還在新建“竹廉”文化主題公園,以此激勵廣大黨員奮發有為,無私奉獻。
近年來,該縣在創新、探索中將廉政建設和文化建設、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通過制作樓道廉政文化宣傳畫、打造廉政文化長廊、繪制廉政宣傳漫畫、開展廉政文娛活動等多種形式,縱深推進廉政文化建設,培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整合資源,讓廉政文化提煉傳承。該縣紀委積極協調縣委宣傳部、縣文廣局、文聯等部門,開展廉政文藝作品創作活動,依托春節、中秋國慶等重大節假日,開展“迎元宵廉政燈謎展”“中秋國慶廉政燈謎競猜”活動;結合文化“三下鄉”“五進社區”等活動,為群眾送上廉政文化套餐。利用“蓮鄉清風”微信公眾號,適時通報有關案情,刊載有關黨章黨紀知識,及時在重大節日和敏感時期發出預警,及時提醒廣大黨員干部自覺遵守廉潔自律各項規定。截至目前,“蓮鄉清風”微信公眾號共發圖文消息270期1000余條,圖文閱讀次數突破10萬次,分享轉發1000多次。
同時,通過舉辦全縣黨紀法規知識競賽,引導全縣黨員干部樹立紀律和規矩意識,在守紀律、講規矩上作表率,營造守紀律、講規矩的良好氛圍。
此外,該縣還充分挖掘鄉鎮特色廉政文化、紅色文化,打造了一批特色廉政教育宣傳點:濉溪鎮依托紅軍蓮塘傳揚紅色文化;溪口鎮弘揚馬元村勤儉持家、勤以致富理念;黃埠鄉挖掘當地紅色歷史傳承紅色精神;客坊鄉打造水尾村紅色教育基地、采編《水尾情懷》話劇、建設“清風坊”廉政展館;溪源鄉提升上坪村“廉孝”文化內涵;均口完善豐富修竹村“蓮廉”文化等。與此同時,不斷推進建國稅局、公安局、衛計局、修竹村等廉政文化示范點建設,加強與旅游部門的溝通,打造具有喻廉涵義的人文景觀,增加廉政文化傳播的生機與活力。(建寧記者站 黃平柳 陳曉星 通訊員 李曉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