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讓輿論回歸理性?“兩高”相關負責人回應
對于于歡案改判,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林文學談到,法院堅持認真傾聽群眾呼聲、回應關切,嚴格依法審判,最大限度地堅持司法公開,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在林文學看來,群眾對司法案件的關注,實際上是群眾高度關注法院工作,既是對法院工作的監督,更是一種期待,是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的期待,法院必須要回應這種期待,滿足這種需求。
林文學認為,在于歡案二審的審理中,山東高院傾聽群眾的呼聲,回應群眾的關切,接受群眾的監督,使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高度統一。山東高院同時還堅持司法定力,依法嚴格辦案,依照法律的程序,依照法律的規定,認定事實、適用法律。
林文學強調了該案二審庭審的信息公開:在整個庭審過程,通過圖文、視頻發布176條微博,將整個庭審完全呈現在公眾面前,消除了各種質疑。
他認為從中啟示有三點,一是始終堅持認真傾聽群眾呼聲,回應社會關切;二是始終堅持司法定力,嚴格依法裁判;三是始終堅持最大限度的司法公開。
談及是什么讓輿論回歸理性時,最高人民檢察院政治部宣傳部部長陳有賢表示,最主要的是司法公開,也就是增加透明度。
“話語權決定主導權,時效性決定有效性,透明度決定公信度。”陳有賢說,檢察機關遵從了輿論的傳播規律,從話語權、時效性和透明度三方面入手,第一時間回應關切,履行檢察機關職能,用實際行動爭取到話語權,并得到有效的傳播,讓輿論關注回歸到案件本身,讓案件在法律框架下得到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