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i4ks">
  • <td id="ei4ks"></td>
  • 注冊
    閩南網 > 新聞中心 > 社會新聞 > 正文

    專家把脈破解鄉村教師“尷尬”:期望待遇提高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7-10-30 10:53 http://www.vistrails.com/

    專家把脈 破解鄉村教師“尷尬”

      記者 孫慶玲

      “教育是鄉村發展的基石,鄉村教師是鄉村教育的靈魂,沒有鄉村教育的現代化就沒有中國教育的現代化。”在近日召開的2017中國教師發展論壇上,西南大學副校長陳時見指出。

      2015年,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第一部專門指向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政策文件《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讓全國330萬鄉村教師看到了春天。如今,如何進一步讓鄉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仍是眾多鄉村學校、教師等關注的焦點,也是鄉村教育的關鍵。

      在陳時見看來,近年來鄉村教育的改善有很大進展,但當下鄉村教師存在數量不足、年齡老化、隊伍結構性矛盾突出等問題,“這些還都是表面問題,更關鍵的是鄉村好教師的流失和引進困難,大量鄉村老師是靠特崗教師計劃留下來的”。

      鄉村教師之所以戀城、依城、靠城,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系主任邵澤斌認為與當下城鄉社會的三大變化不無關系,“一是流動的教育權,優勢農村家庭的孩子大規模進城讀書,鄉村教育空疏化,這種現象已延續了十幾年;二是流動發展權,優勢教師進城教書,進優質學區教書,鄉村教師資源現在是自棄性的沉淀,留下來的人有自卑感;三是流動的生存權,優勢農村家庭對村落生活的棄離,鄉村教育需求削弱,越往西部地區就會發現村落離開鄉村的概率越高。”

      而即便留在鄉村,“鄉村教師自主發展的意識也比較欠缺,教師研修意識不強,多數鄉村教師專業追求不高,只有24.9%的鄉村教師希望成為教學骨干,只有19%的鄉村教師希望成為師德標兵。”在《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公布之后,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研員李志輝為了解重慶市鄉村教師的現狀曾做過一份調查,發現鄉村教師把阻礙自身發展的原因主要歸結于經濟收入低,占73.6%;農村家庭教育缺失,占69.8%;農村學生基礎不好占53%;環境相對閉塞,占59%。

      鄉村教師的逃離,鄉村學生的撤離,鄉村社會的疏離,而這無形中讓鄉村教育形成一個“怪圈”—— “鄉村教師夢想進入城鎮學校,真正融入鄉村、熱愛學生的教師相對較少。而教師的缺失導致優質教育缺失,進而又導致學生流失,這又導致教師進一步缺失,有學校就剩下幾十個學生,按編制就只有兩個老師,老師在這種情況下就不可能有發展動力。”陳時見說。

      “城鎮化進程與學校布局調整是相互交織的,在農村、鄉村或者教學點的工作是暫時還是長久的,過兩年可能只有3個學生了怎么辦呢?對他們要有一個說法。另外新型城鎮化勢不可當,這些人才要到城市去,你想讓鄉村老師老老實實地留在農村恐怕也不現實,要通過別的途徑使他們自己樂意留在農村。”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教授薛二勇認為,當下我們有必要去重新思考鄉村教師,尤其是貧困地區鄉村教師的未來。

      這里便不得不提鄉村教師的待遇問題。

      據李志輝調查發現,鄉村教師的一大期望便是待遇提高,其中49.5%的教師希望進一步解決職稱問題,73.9%的教師希望進一步提高津補貼,69%的教師希望改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我們做過一些國際比較,澳大利亞中部荒蕪地區教師收入都是倍增的,這個地方收入1000元,那個地方收入就是3000元。而我們最多多給貧困地區鄉村教師八九百,我們是不是考慮一下倍增的問題?”薛二勇提出。

      “收入倍增現實操作起來可能很難。”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研究所副書記桑國元指出,“鄉村教師的工資主要由縣級財政負擔。很多貧困縣快揭不開鍋了,老師和公務員的工資都快發不起了。而如果讓中央財政來補貼,鄉村教師基數太龐大,可能實施起來需要一段時間。”

      除了鄉村教師的待遇,陳時見認為建構鄉村教師教育體系,為鄉村學校培養適宜的教師至關重要,“今天的教師教育體系嚴格來說是城市教師教育,我們培養的教師大部分融入城市,即使他們到了鄉村也是去過渡的,不是會一直堅守于鄉村的,所以這更需要適宜鄉村教育的教師,要高素質、堅守鄉村學校的教師”。

      至于如何培養,陳時見表示,關鍵是我們的政策和體系如何建構,“可以建立定向性的鄉村教師教育基地,構建標準化的鄉村教師培養標準,制定指向性的鄉村教師培養計劃,選擇樂于從事鄉村教育的學生,實施區域定向性招生、免費激勵性政策、保障性就業約定等,從招生伊始就向他們植入了堅守鄉村這種信念”。

      “但假如這個地方的教學工作是暫時的呢?假如將來那個地方沒學生了怎么辦?”薛二勇思考,在城鎮化的新形勢下是否可以考慮鄉村教師健康、正常且較規范化地向城市流動的機制?

      另外,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另一個“當務之急”便是激發鄉村教師自我發展的內驅力,“除了制度支持以外,還應有些人性化的政策激勵鄉村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還應該有人文關懷措施。”李志輝認為。

      對此,陳時見建議從改進鄉村學校著手,建立以鄉村學校為中心的鄉村社會。“我們今天的錢都是條塊化的,這里建醫院,那里建服務中心,那里建幼兒園,那里建學校,建圖書館,都是各條戰線各自為戰,很浪費資源。所以為什么不能建立以鄉村學校為中心的鄉村社會呢?借此把資源整合,老師生存在鄉村社會當中,而不是生活在孤零零的鄉村學校當中,使鄉村學校真正成為鄉村的靈魂,賦予鄉村學校靈動性,減少鄉村教師的隔離感和孤獨感”。

    原標題:專家把脈破解鄉村教師“尷尬”:期望待遇提高
    責任編輯:鄭莉莉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已有0條評論
    熱門評論:
    頻道推薦
  • 廣西東蘭縣花香鄉回應網傳“求雨”視頻:系
  • 大風“傷”了車玻璃 車損險能賠嗎?來看分
  • 一季度境內銀聯錢包在柬交易金額同比增長超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2025泉州時尚周啟幕大秀精彩紛呈(視頻)
    2025泉州時尚周啟幕大秀精彩紛呈(視頻)
    閩南網記者探班原創舞劇《海的一半》(視頻)
    閩南網記者探班原創舞劇《海的一半》(視頻)
    專題推薦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

    新征程,再出發——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
    2020福建高考招錄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饒雪漫做客南安職專,與學生暢聊青春: 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丨聚焦主題 “青春文學教母”首次來南采風 福州市委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 余光中之女余幼珊回鄉參訪 總投入300多萬元 豐州明志小學教學樓主 總投入300多萬元 豐州明志小學教學樓主 古老技藝進校園
    国产啊v免费在线观看_亚洲天堂无码免费在线观看_亚洲av超清无码不卡在线观看_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