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股市大跌,盤中傳出的中央匯金減持銀行股成為最大導火索。昨日晚些時候,匯金發出回應公告,稱僅減持了2008年來增持的部分銀行股。
該報道同步刊發在證券時報官方微信號:券商中國(ID:quanshangcn),歡迎加關注互動。
公告稱,2008年以來,匯金公司在二級市場增持了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上市金融機構的A股股份,并購入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近期,匯金公司出售了部分增持股份和ETF,其中觸發信息披露義務的,已根據監管要求進行了披露。
據港交所公開信息披露,中央匯金于5月26日在A股場內減持建行和工行,對建行的持股比例從5.05%降至2.14%,對工行的持股比例從46%降至45.89%。
作為國家授權的國有金融資產出資人代表,2008年至2013年,中央匯金公司已經五輪增持金融股救市,被稱為“A股護盤手”,最近一次增持發生在2013年,匯豐通過增持四大行、光大銀行和新華保險向A股注資。有業內人士認為,和建行、工行的市值相比,此次匯金減持力度不大,但有投資者擔心風向有變,市場為之動容也在所難免。
有媒體報道,中央匯金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就開始持續贖回上證180ETF等藍籌風格ETF,今年4月以來股市加速上漲以來贖回速度更是加快,目前可能已經完全清倉。對此,中央匯金副董事長李劍閣上周六表示:“不予肯定,也不予否定,中央匯金在這方面并沒有披露義務。
國金證券認為,中央匯金減持是銀行混改啟動的信號。“在前期與銀行的溝通中,我們了解到,銀行混改最大的難題是國有控股股東持股比例不能下降。本次匯金減持是一個重要信號,即這個對混改最大的限制已經松動。我們預計,銀行業混改和綜合化經營的大幕即將拉開。”國金證券銀行業分析師馬鯤鵬表示。
市場也有不同觀點,一位華東區上市行高管認為,將匯金減持和混改聯系起來有些牽強,從持股情況看,四大行之外多數銀行已經是國資、民資和外資混合持股,銀行混改更多是涉及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方面的內容。(記者 梅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