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東南網報道《莆田學院附屬醫院被質疑誤診 致患者發展成鼻咽惡性腫瘤》一文。針對此事,22日下午,莆田學院附屬醫院黨辦有關負責人召集該院耳鼻喉科、神經內科、五官科、影像科、醫務部等科室主要負責人,就患者家屬陳某麗提出的種種質疑一一回復東南網記者,并詳細講述了當時的診療依據及醫療行為。
問題一:因誤診,延誤患者張某建的治療?
針對此問題,曾是患者張某建治療醫生之一的神經內科主任陳敏坦誠,疾病診斷需要一個過程,“很多病病情初期并不明朗,相信臨床上醫生大多和我是一樣的判斷。”陳主任稱,就自己接手診斷的一個月半時間里,該患者并無患上鼻咽惡性腫瘤的明顯癥狀。
“誤診這一說,得經過醫療事故鑒定才能確認。就我所知道的,方文旭醫生每次都有詳細為患者拍片做CT等檢查,并認真診斷,在知道病人疼痛的情況下,也多次積極聯系神經內科的主任醫生察看病情。”莆田學院附屬醫院黨辦嚴副主任表示,自己看過患者家屬的反映信,也曾直接找當事醫生方文旭了解情況,他認為,醫院醫生就患者張某建的病情診斷處理,診療行為得當,符合相關診療規范。
“相信方醫生是經過認真慎重綜合分析給予診療的。”就患者家屬提出的醫院“誤動‘鼻中隔偏曲’手術”的說法,在場幾名醫生均表示,鼻咽癌早期癥狀很不典型,查了那么多次的CT等都顯示結果正常,這說明診斷結果是正確的。
問題二:治療期間,醫院開的藥加重病情惡化?
“醫院積極配合拍片、開藥,不能說加重病情,只能說這些藥沒有效果。”該醫院的影像科主任稱,醫生每一次的診斷治療都會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以及該醫院相關檢查結果,“出現了其他癥狀,可能是病情的發展過程,這并不易被察覺。”
在場醫生專家均稱,由于醫療行為的專業性和特殊性,這并非是醫生不負責任等原因造成的。
問題三:莆田學院附屬醫院沒有查出鼻咽惡性腫瘤?
莆田學院附屬醫院否認患者家屬的這種說法。“因為后面病狀表現比較突出,莆田學院附屬醫院是有確診出張某建得了鼻咽惡性腫瘤。”神經內科主任陳敏說道。
該院醫務部人員稱,之后患者之所以轉到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是因為那邊的耳鼻喉科在福建省內是最專業的,且診療設備條件更完善,所以醫生建議患者轉到那邊做進一步治療。
問題四:就患者家屬提出的索賠訴求,醫院將如何妥善處理?
莆田學院附屬醫院黨辦嚴副主任表示,由于患者要求醫院賠償的金額數目太大,且雙方就責任認定并不能達成一致看法。醫院建議,應由第三方鑒定機構進行整體調查及分析評價,才能得到最客觀、最公平、最公正的結論。
嚴副主任表示,患者家屬可以跟莆田學院附屬醫院的醫務部協調糾紛。如果協調不了,可以申請莆田市醫患糾紛調解委員會介入調解此事。如若還是調解不了,建議家屬可以申請醫療事故鑒定,通過法院起訴。“患者的病情發展是否與我們醫院當初的診斷存在關系,以及后續花費是否合理等都需要作出司法鑒定后才能確定。對我院應該承擔的責任,我院絕不推脫。”
莆田衛計委:建議患者家屬先和醫院協商
4月23日上午,東南網記者與患者張某建的妻子陳某麗一同來到莆田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陳某麗希望通過第三方鑒定機構進行醫療事故鑒定。
莆田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醫鑒辦工作人員介紹,要進行醫療事故鑒定,須經過醫院和患者雙方的同意,并各自提交相關材料。
在聽取陳某麗的情況介紹后,該工作人員建議,陳某麗先將醫院的診療記錄、醫囑、護理記錄等相關診療憑證收集好,和醫院方面先進行協商,如果協商不成,陳某麗還提出做醫療事故鑒定的訴求,可再辦理事故鑒定手續。
陳某麗則接受了該人員的建議并表示,將與莆田學院附屬醫院繼續溝通協商處理此事。(實習記者 陳思華 本網記者 王龍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