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15年工作安排
做好今年工作,必須認清國內外經濟形勢,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分析判斷上來,既要看到發展階段轉換帶來的新挑戰,更要看到新常態孕育的新機遇,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主動作為、順勢而為,確保“十二五”圓滿收官,科學編制“十三五”規劃,加快推進莆田科學發展跨越發展。
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九屆十二次全會、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委六屆八次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央支持福建進一步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新福建的要求,主動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以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港興市、產業強市,把發展臨港先進制造業作為戰略支撐,壯大實體經濟,培育產業龍頭,突出創新驅動,統籌城鄉發展,深化改革開放,加強民生保障,建設生態文明,堅持好中求快,努力打造宜業、宜商、宜居的莆田。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5%左右、預期1700億元;財政總收入增長14%左右、預期200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1%左右、預期122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左右、預期178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預期548億元;外貿出口增長7%、預期35.4億美元;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0%、預期3.75億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以內;完成年度節能減排任務。
重點抓好以下六個方面工作:
?。ㄒ唬┥钊胪诰驖摿?,擴大三大需求
強化投資支撐作用。實施科學發展跨越發展行動計劃,落實市長一月一調度、副市長兩周一協調機制。推進500個市重點項目建設,完成年度投資980億元,落實縣區(管委會)屬地項目負責制,確保“雙百”開竣工項目限時間開工、促提前竣工、按節點突破。加強項目策劃儲備和動態管理,突出招商選資,深化“三維”項目對接。推行建設工程質量安全標準化管理,打造陽光工程、優質工程。
拓展城鄉基礎設施提升工程。開工建設莆永高速湄洲連接線、涵江港至江陰港跨海大橋等項目,加快建設羅嶼40萬噸鐵礦石碼頭、湄洲灣國投煤炭碼頭二期工程、聯十一線等項目,建成湄洲灣港口鐵路羅嶼支線、國投煤炭碼頭支線、湄渝高速公路莆田段、寧海新橋等項目。優化市政路網結構,加快建設木蘭大道、壺公路、白塘路等項目,改造瓶頸路段,提升一批主街道,促進道路交通更加便捷通暢。統籌防洪安全、水環境治理、景觀建設,推進木蘭溪防洪工程。加快建設烏溪水庫、西音水庫、市第三水廠、媽祖城水廠及配套管網等,建成金鐘引水配套工程。加快推進LNG5#6#儲罐、南日島和平海灣海上風電、國投湄洲灣第二發電廠等項目。實施信息惠民工程,建設智慧城市支撐平臺和運行管控中心。
發揮投資對產業結構調整的引領作用。鼓勵引導先進產能擴大生產規模,壯大總量、提升存量,推動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凈增300億元以上,工業增加值凈增100億元以上。重點跟蹤濱?;さ?00個新增長點企業,爭取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00家以上、產值超20億元企業10家以上;挖掘技改投資潛力,推進華峰新材料等100個重點技改項目,帶動技改投資280億元以上,新增產值130億元以上。
有效促進房地產投資和銷售。落實房地產調控政策,把握供地重點、節奏、布局、投向,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應,推動土地、房產二次抵押登記,簡化規劃審批、驗收手續,加快開發玉湖新城、媽祖城等項目。發揮好公積金的調節作用,擴大首套房、首改房需求,激活二手房和住房租賃市場,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推進重點領域消費。實施信息、綠色、住房、旅游休閑、教育文體、養老健康家政等六大消費工程,健全消費維權和社會信用體系。支持網購發展和農村電商配送,培育消費新業態。發揮湄洲島龍頭帶動作用,主推“媽祖故鄉、工藝莆田”品牌,實施旅游十大提升工程,發展休閑農業和生態觀光農業,建設“森林人家”,打造“濱海朝圣、禪修習武、文化體驗、休閑養生”四大旅游經濟帶。提升工藝美術城、仙游博覽城、上塘珠寶城等經營管理水平,促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其他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推動高端消費向大眾消費轉型。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扶持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保健品等生產企業,發展護理、養老等健康服務業。持續開展本市企業“手拉手”活動,推廣啤酒節、美食節等做法,鼓勵大型商場、超市、加油站商店等采購本地產品。
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積極主動對接和借鑒福建自貿區政策,建立投資準入、貿易便利化等新機制。落實外貿穩增長政策,實行“一對一”重點出口企業扶持制度,注重品牌培育,優化退稅流程,改善貿易環境,形成政策疊加效應,促進貨源回流。用好“助保貸”、“信保易”政策,發揮中國鞋業出口基地作用,創建果蔬、水產品、油畫等出口基地,增強出口產品競爭優勢。鼓勵先進技術裝備和資源型產品進口,做大木材進口貿易。
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與沿線城市合作,共同推進“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工作,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經貿合作、人文交流等,著力打造“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借力媽祖文化,發揮僑的優勢,做好新華僑、僑二代、僑三代等僑情普查,加強雙向交流合作,精準招商推介,鼓勵僑商賣莆貨,探索政府引導、企業對接、產業升級的外經貿模式。
促進莆臺融合發展。建設湄洲島第二通道及對臺客滾碼頭,申報赴臺“個人游”試點,推進兩岸直航常態化。辦好湄洲媽祖文化旅游節、海峽論壇·媽祖文化活動周、媽祖春秋祭典等活動,增進兩岸本源認同。做強做優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湄洲島媽祖文化創意產業園,打造湄洲灣莆臺產業對接集中區。
?。ǘ﹥灮a業布局,推動產業集聚
加快工業轉型升級。健全以技術創新、生態環保、稅收貢獻為導向的產業發展促進機制,兌現各項扶持政策,做好政策儲備。落實好金融扶持實體經濟發展措施,充分發揮“一個行業、一個政策、一個協會、一個資金池”機制作用,扶持小微企業健康發展,通過“增信增貸”,解決有市場、有訂單、有效益企業的資金困難;通過“高位嫁接”,支持優勢企業通過合資合作、資產收購和股權置換等方式,兼并重組困難企業;通過“控新化舊”,分類處置不良貸款,防止新的不良傳導,穩住工業基本面。注重創新驅動,實施引智興莆和“十大科技創新工程”,提升莆田高新技術園區,建好中科院海西研究院莆田中心,爭創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六連冠”。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普惠性政策,加快“機器換人”、“電商換市”,鼓勵商業模式創新,促進鞋服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大力發展臨港先進制造業。實施產業龍頭促進計劃,著力發展化工新材料、食品加工、工藝美術三個千億支柱產業,培育發展高端裝備、醫療健康、電子信息三個500億新興產業。瞄準行業龍頭企業、產業鏈核心環節和缺失項目,引進、培育一批體量大、關聯度高、產業鏈長的龍頭項目,引導中小企業圍繞龍頭開展協作配套,促進產業集聚發展?;ば虏牧袭a業重點發展CPL、PA6等,帶動拉絲、紡織等產業發展;食品加工產業重點發展啤酒、農產品、海產品、糧油精深加工等,帶動紙箱、冠蓋、物流、倉儲等產業發展;工藝美術產業重點發展家具、雕刻、油畫、珠寶首飾等,打造一批產業集聚基地;高端裝備產業重點發展數控機床、智能裝備、新能源汽車等,建設激光精密機械產業園,打造涵江裝備制造產業集中區;醫療健康產業重點發展高端耗材、醫療器械、養老康復,配套建設高端??漆t院、醫療營銷總部、耗材設備交易中心和研發生產基地;電子信息產業重點發展集成電路、高世代面板等。
優化工業園區產業布局。理順工業園區管理體制,完善配套設施及服務體系。盤活存量、做優增量,清理整合閑置土地、可開發利用土地,實行差別化工業用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按照一個園區一至兩個主導產業的要求,實行差異化發展,石門澳工業園重點發展化工新材料產業;東吳臨港工業園重點發展臨港制造業、食品加工業;興化灣南岸工業園重點發展高端裝備、電子信息產業;莆頭工業園重點發展海洋重工、建筑機械等大型成套設備產業;仙港工業園重點發展先進制造業,承接城區產業外移;東嶠工業園重點發展紡織產業。
提升第三產業水平。促進服務業大發展,推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實體經濟在更高水平上有機融合,促進生活性服務業提質擴面。鼓勵更多金融機構入駐莆田,支持擴大規模、拓展業務、創新產品,爭取新設一批村鎮銀行,發展一批財務公司、融資性擔保機構、小額貸款和租賃公司,支持互聯網金融規范發展。推進火車站站前物流園、莆頭木材集散基地、黃石商貿物流園等項目,新建一批保稅倉,完善倉儲、冷鏈物流設施,促進外掛車輛回歸,培育、引進一批物流龍頭企業入駐本地物流中心。圍繞提升莆田網軍、打造電商名城,加強示范基地建設,建設垂直細分行業電商平臺,推進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試點,爭取設立一般貿易“跨境零售海關監管中心”。推進60個重點商貿項目,實現投資150億元;新增限上商貿企業180家,實現商品銷售額1400億元。依托總部商務區,加大招商力度,促進莆商回歸,培育樓宇經濟。積極發展投資管理、會展、會計、設計、評估、咨詢、律師等現代服務業。
發展特色現代農業。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構建農業新型經營體系,引導園藝、畜牧、水產、林竹等向全產業鏈拓展,以二產加工現代化帶動一產規?;?。嚴守基本農田紅線,建設一批高標準農田,保障糧食安全。提升“一區兩園”建設,實施福建精致農業產業園等40個設施農業項目,新投產設施果蔬6千畝,樓房養豬新增出欄4萬頭,大棚養禽新增100萬羽。推廣應用農業科技,實施種業創新和產業化工程,扶持發展林下經濟、花卉苗木,促進多樣化發展。保護和振興四大名果,提升甜柿、牛樟等種植效益,每個縣(區)培育3個以上縣級家庭農場示范點。引導和規范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支持適度規模經營,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加強農村金融服務,建立農業資金池,探索設立副食品價格調節基金。
發展現代漁業。加快建設閩臺漁業合作產業園、后?,F代漁業產業園、對蝦養殖加工產業基地等,促進涉海企業、項目向園區集聚。立體開發南日島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加快漁港建設,拓展養殖空間,建成15個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堅持擴大生產與精細加工并重,提高鮑魚、花蛤、海帶、海參、東方螺、石斑魚等主導水產品附加值,打響南日鮑、莆田花蛤等品牌。
?。ㄈ﹫猿殖青l一體,建設新型城鎮
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落實莆田市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工作方案。推行無門檻居住證制度和差別化落戶政策,加強農業轉移人口技能培訓,提升進城人員就業創業能力。增強產業支撐,培育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優勢產業,發展縣域經濟,吸納轉移人口就業。解決教育、醫療、住房等現實需求,推進就業服務、公共教育、基礎養老、基本醫療等覆蓋城鎮常住人口。
優化城鄉布局。實施《莆田市城鄉一體化總體規劃》,抓好重點專項規劃修編,完成第二批、第三批試點鎮村規劃編制,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推動“一溪兩岸”聯動發展、城涵同城化發展,做大做美仙游城關,加快發展濱海新區。推進榜頭鎮省級小城市試點建設,支持埭頭、楓亭、度尾等中心鎮與周邊鄉鎮連片融合發展。實施幸福家園“十鎮百村”工程,推廣土地流轉、確權發證、環境治理、新型社區建設等經驗做法,推進城鄉規劃、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社會治理一體化。注重科學扶貧和精準扶貧,引導資源要素向50個老少邊島扶貧開發重點村傾斜,培育“一村一品一業”,增強造血功能。
抓好宜居城鄉建設。延伸拓展“點線面”攻堅,提升城市“三邊三節點”整治水平,繼續推進城區內河、城涵河道綜合整治,促進綠道網連線成片、互聯互通,打造一批美麗鄉村景觀帶。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提升“六山”公園和土海濕地公園,加強鐵路、高速公路、市政道路、河道等兩側綠化和管護,把森林引入城市,把花園建在街區。加大城中村、城市棚戶區、城鄉結合部、低洼易澇片區改造力度,實施龍德井、塘北等片區改造項目,強化市政設施配套和建設管理。提升公交和出租車服務水平,新增公交車120輛、出租汽車100輛,推進城鄉公交客運一體化。深入開展道路交通整治,加強市容市貌、背街小巷、地下空間、流動人口和夜市的動態管理。保持打擊“兩違”高壓態勢,優化拆后土地利用,完善農村建房審批。
?。ㄋ模┩怀錾鷳B示范,促進環境友好
完善環保設施。建設污水管網,推進雨污分流,確保排污大戶接入管網,完成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及管網建設。推進環湄洲灣北岸尾水排放管道工程、市垃圾焚燒發電廠三期擴建等,建成閩中污水處理廠三期擴建、仙游第二污水處理廠。加強污水處理廠運行監管,確保達標排放。完善垃圾收運系統,推行垃圾分類收集、循環利用。
狠抓節能減排。堅守環保底線,嚴把項目節能環保關,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嚴格落實環保監管“一崗雙責”和分級管控制度,健全企業環保失信追責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開展中心城區、工業園區、主要集鎮及木蘭溪、萩蘆溪兩岸排污口整治,嚴厲打擊違法排污行為。加快循環經濟示范企業、園區建設,推行清潔生產。加快淘汰黃標車、老舊汽車,推進重點產業園區集中供熱、“煤改氣”、“煤改電”等清潔化改造,強化脫硫設施運行管理,治理建筑工地揚塵、噪聲、餐飲油煙等污染,確??諝赓|量持續位居全省前列。
加強生態保護。創建全國環保模范城市、國家級生態市、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和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完善生態補償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保護好城市“綠心”。完成生態功能紅線劃定,加強水資源“三條紅線”管理,加快東圳水庫、外度水庫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居民點搬遷,建設環庫生態防污帶。深化村莊整治、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健全農村保潔長效機制。加強環境監測,打擊破壞生態環境違法行為,推進一重山、海島等造林綠化和生態修復,打造青山綠水、碧海藍天的美麗莆田。
?。ㄎ澹├^續深化改革,釋放發展紅利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加快政府機構改革和體制調整,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擴大政府購買服務試點。優化行政服務中心功能,推行行政審批標準化、規范化和網上審批,再取消和下放一批市級行政審批事項,堅持放管結合,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切實提高審批效率,優化發展環境。加快港口管理體制改革,更好地服務我市港口建設。
激發國有企業活力。理順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健全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和薪酬管理制度,加強財務和經濟責任審計,完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做大做強主業、優化配置資源,完成黨政機關與所屬企業及經營性資產脫鉤改制,進一步盤活國有資產存量,更好地發揮國有企業生力軍作用。
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落實“非禁即入”政策,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引導和支持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產業、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領域。整合部門專項資金,通過設立投資基金、擔?;鸬仁袌龌J?,激發社會資本投資潛力。防范金融風險,打擊非法集資、高利貸行為,改善金融環境。規范土地招拍掛和用地管理,建立統一規范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農村房屋所有權、林權等確權登記發證,推進流轉、抵押等機制建設。促進海洋資源市場化配置,深化海域、海島收儲試點。
?。┌l展公共事業,改善民生福祉
提高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實施義務教育“全面改薄”工程,抓好城區中小學和幼兒園擴容建設,新增學位8000個,提高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推進莆田學院、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新擴建項目。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加強市級醫療集團管理,做好社會資本辦醫試點,新增醫療床位800張。完善縣區、鄉鎮醫療衛生設施,加強村(居)衛生所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延伸。建成“三館一宮”,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數字化、標準化水平,繁榮發展社會科學、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事業。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打造一批歷史文化名鎮、名街、名村和傳統村落。完善城鄉公共體育設施,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籌備第25屆世界技巧錦標賽、首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射擊、射箭等賽事。強化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穩定低生育水平。
保障和改善民生。辦好東圳水庫水環境綜合治理等15個為民辦實事項目,織好基本民生安全保障網。落實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引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強職業教育培訓,鼓勵名師帶徒,開展技能競賽,培養更多產業發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新增城鎮就業2萬人。堅決防止拖欠農民工工資,依法維護企業和勞動者合法權益。堅持保住底線、嚴守中線,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長繳多得保障機制,推動進城務工人員、被征地、征海農民納入城鎮社保體系。實施城鄉醫保大病統籌,提高醫保報銷水平。推進國家級工傷預防試點。加強社會救助和臨時救助,實現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補助水平一體化,兜住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底線。持續治理餐桌污染,建設食品放心工程,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慈善福利事業。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建13500套、基本建成7000套,繼續抓好安置房建設和歷史遺留辦證工作,造福工程再搬遷2500戶。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深化平安莆田建設,規范城鄉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實現電子監控村居全覆蓋,繼續推進“千名干部進村戶、排憂解難保平安”活動,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大調解工作體系和社會治安立體化防控體系,健全重大事項維穩風險評估機制,防范和打擊破壞重點項目建設、市場經濟秩序等違法犯罪活動。按照“路線圖”依法處理信訪事項,推進訴訪分離,把涉法涉訴信訪納入法治軌道。推進國家智慧城市、信息惠民試點示范城市建設,整合市級數據中心。加強普法教育、法律援助、社會誠信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落實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提升安全管理標準化水平。加強防汛抗旱、重大疫情防控等工作,提升應急處置能力。規范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做好村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開展工作。落實民族政策,規范宗教事務管理。強化全民國防意識,提高軍轉安置和優撫工作水平,支持駐莆部隊和武警部隊訓練,加強民兵、預備役部隊和海防、人防建設,促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五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