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山鎮深入落實仙游縣“五千五好”工作部署,立足特色文旅資源,精心布局全域旅游,鋪展和美共富新圖景。
南興村興起鄉村游。
游客在九鯉飛瀑前拍照。
盛夏,地處仙游縣鐘山鎮的九鯉湖景區,九漈形態各異的瀑布,水勢浩大,令人嘆為觀止。這里山清水秀、林木蔥郁、涼爽宜人,成為一方避暑勝地。
仙游縣委書記吳海端在北部山區開展文旅專題調研時指出,全力打造“文旅融合發展示范縣”,全面提升旅游品質,持續深化“文旅+”融合,推動文化、旅游、產業深度結合,實現“文化賦能旅游,旅游帶動產業”。
鐘山鎮自然景觀豐厚,紅色文化豐富,民俗源遠流長。該鎮深入落實仙游縣“五千五好”工作部署,立足特色文旅資源,孵化生成集“吃住行游購娛”于一體的農文旅融合產業業態,將山水之美轉化為富民資源,奏響青山綠水與強村富民的交響樂。
打造智慧旅游景區
在九鯉湖景區,湖面波光粼粼,瀑布飛流直下,沿途奇石林立,游客徜徉其中,感受山水詩畫美景。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文學家徐霞客盛贊的“峻壁環鎖,瀑流交映,集奇撮勝,唯此為最”瀑布點,更是人氣爆棚。
九鯉湖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以九級瀑布和峽谷景觀聞名,負氧離子含量高,是養生度假的好去處。記者了解到,自2000年12月起,仙游縣對九鯉湖實施全面封山育林,劃定景區生態林約1333公頃,先后開展“大造闊葉樹、綠化全景區”“全民植樹總動員”等造林綠化活動,種植樹木約50萬株,建設“生態景觀示范林”500畝。通過護綠植綠,景區森林覆蓋率由70%提高到96%,生態林面積達1167.25公頃。此外,水源水質、空氣質量、噪音等14項生態指標均達國家一類標準。
近期,九鯉湖一批重點文旅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850萬元,為九鯉湖與麥斜巖景區提檔升級注入澎湃動能。其中,九鯉湖卓泉游客集散中心項目聚焦服務配套提升,新建4座生態公廁,鋪設改造供水管網5公里,補植綠化苗木100株。游客服務中心廣場及部分步游道升級改造完成,四季花圃步道蜿蜒提升,禪寺廣場修繕一新。今年景區還推出智慧購票、智慧停車、智能導覽等新旅游體驗項目,讓游客智慧暢游。
九鯉湖管委會主任蔡啟錦介紹,景區投資近600萬元建成智慧景區系統(一期)項目。游客從手機上進入“智慧導覽”小程序,就能獲取景區攻略、景區導覽、特色推薦、門票交通等旅游信息,“吃、住、游、購”一鍵辦理。不但可以掃碼通行,還能個性化規劃路線,盡覽沿途山水美景。
據初步統計,今年以來,九鯉湖景區接待游客超31萬人次,同比增長超16%,預計實現旅游收入破千萬元,增幅超14%。
仙游縣文旅局局長蔡俊賓表示,九鯉湖景區作為仙游首個四鉆級智慧景區,以智能化、信息化的模式,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豐富的旅游體驗,有力提升了文旅滿意度,為全縣景區運營管理提供革新范本。
實施片區組團開發
從九鯉湖景區北上來到麥斜巖,只見山上怪洞藏幽、奇石成趣,云居湖水庫景色迷人,眾多游客在此登山、露營。
鐘山鎮素有“山區小平原”之稱,除九鯉湖和麥斜巖景區外,全域還分布工農紅軍108團革命遺址、中共福建省委舊址、林劉地下交通站等紅色文化遺存,擁有九仙、陳靖姑等九大文化,是一個以自然景觀為主,人文景觀為輔的綜合性旅游重鎮。
該鎮深度融入國家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創建,以九鯉湖、麥斜巖景區為核心,聯合九鯉湖管委會對湖亭村、卓泉村、麥斜村、朗橋村、梅洋村、香山村實施片區組團開發,打造“九鯉片區”。
湖亭村是九鯉湖風景名勝所在地,推出游賞、遠眺、觀瀑、探險文旅項目,打造集康養、運動休閑、國學研修于一體的旅游度假區。
與九鯉湖景區相距5公里的卓泉村擁有卓泉巖,翠竹叢林,怪石峭立,形態萬千。
麥斜巖主峰海拔1006.5米,常有云霧繚繞峰頂,因而也稱“云居山”。這里不僅風景秀麗,而且是中國工農紅軍108團的革命誕生地。
梅洋村入選省級第三批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名單,大力發展草編工藝、民宿產業和庭院經濟,為周邊景區發展配套,助力旅游品質提升。
朗橋村地處云居山南麓,位于九鯉湖與麥斜巖兩大景區之間,借勢發展鄉村旅游。打造集中連片的鐘山稻米展示區,形成風吹麥浪的稻海景觀。
香山村把香山小學改造成研學營地,配備公寓、營房餐廳、多功能廳、辦公區、醫務室、農耕文化館和紅色文化館等,聚焦勞動教育、農業科普、自然教育、鄉村美食、創意工坊等課程,打造仙游首個“耕讀”特色的勞動教育基地與農業觀光休閑景區。
精準定位一村一品,精心布局全域旅游,鐘山鎮拉動文旅產業強勁引擎。
景村融合提升品質
漫步鐘山鎮,一個個小庭院別具一格,村民“就地取材”利用自家磨盤、陶器、草編工藝品等作為裝飾,青磚砌筑、青瓦鋪貼,扮靚房前屋后的閑置空地。
“村子干凈漂亮了,游客更愿意來,我們住著也舒心!”村民樸實話語道出了環境提升帶來的幸福感與獲得感。
發展文旅,生態是根基。鐘山鎮積極探索生態保護與文旅發展的雙贏模式,在強力推進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同時,加快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創新開展鄉村民宿集群式改造項目,將花卉種植、草編工藝等業態“植入”庭院經濟,營造“一院一景、一戶一韻”的特色風格,探索出景村融合的鄉村振興新路。
目前,鐘山鎮已建設美麗庭院36戶,美麗微景觀28處,美麗小公園5個,美麗田園3片,美麗鄉村休閑旅游點3處,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示范街1條,提升了鄉村品質。
梅洋村是鐘山鎮有名的“民宿村”。該鎮致力補齊民宿產業短板,梅洋下爐村民蘭燕碧、伊志剛盤活自家閑置房屋,利用4個月時間裝修,投用了“蘭亭別院”民宿。
這是鐘山鎮首個高端民宿,按五星標準建設,集“茶、書、香”于一體,還設有農特產品館,展銷鐘山大米、白粿、梅洋特色草編手工藝品等。
“夏季每周四至周日客房爆滿!”蘭燕碧告訴記者,入住客人多是平臺訂單,省內客人居多。
梅洋村積極探索“政府主導、鄉親回歸、村民參與”“黨建+民宿+庭院經濟”模式,擬投資200萬元建設梅洋下爐鄉村公園,配套建設停車場、共享菜園、休閑廣場、荷花池及后山公園,通過資源集群、業態激活打造山野宿集。目前,已完成5家36間民宿改造,正在建設石臼白粿體驗館,計劃開展稻田綜合種養,走出鄉村經濟發展新模式。
“梅洋村周邊半小時車程覆蓋多個景區,通過不斷完善配套設施、建設精品民宿集群,推出‘游玩在鐘山,吃住在梅洋’的農文旅品牌,讓游客既能‘看風景’又能‘品生活’。”鐘山鎮副鎮長涂藝秋表示。
“家門口”的風景,引得游客競相來,人氣旺了,村民富了。
山水為紙、文旅為筆,鐘山鎮正以飽蘸生態與人文的濃墨,奮力描繪鄉村振興與生態文明交相輝映的壯麗畫卷。
全媒體記者 黃凌燕 通訊員 鄭志忠 陳君妍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