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工商隊伍作為一支重要的市場監管力量,緊緊圍繞“執法監管是第一職責”的工作要求,著眼執法監管領域拓展,持續開展重點領域整治,不斷提升市場監管水平,勇于擔當,敢于亮劍,認真履責,當好公平競爭市場秩序的“守護神”。2016年共立案查處各類經濟違法違章案件2006件,罰沒2385.2萬元,同比增長24.36%,查處案件種類齊全、實現執法監管7個重點領域全覆蓋。下面讓我們來簡要了解下工商部門執法涉及的主要領域及查處的主要違法行為,并針對我市電商蓬勃發展的情況,歸納整理網店的一些常見違法行為,以期對網絡經營及消費行為給予規范與引導,同時也簡要介紹下市場主體準入實行寬進后,作為后續的監管措施又有一些什么樣新的變化。
工商執法7個主要領域及監管重點
一、互聯網領域執法重點
1.網絡交易非法主體網站冒用合法市場主體設立網站從事欺詐經營等違法行為。
2.各類網絡銷售侵權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
3.網絡經營者以虛構交易、刪除不利評價等形式進行虛假宣傳行為和在商品上偽造或者冒用質量標志,偽造產地等進行虛假表示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二、市場監管領域執法重點
4.前期物業服務企業利用與業主簽訂補充協議強制收取有關特殊服務費、增值服務費用等行為。
5.汽車銷售企業利用不平等合同格式條款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
6.寄遞物流經營者利用合同格式條款,免除自身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侵害消費者權益等違法行為。
7.旅行公司(旅行社)、旅游商品經營者利用不平等格式條款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
三、流通領域商品質量執法重點
8.電線、電纜、開關及小家電等行業經營者產品質量違法行為。
9.購進或者銷售無廠名、廠址等來源不明商品的行為。
10.銷售不符合國家標準的成品油、化肥等違法行為。
11.寄遞物流經營者故意為侵犯他人商標專用權行為提供便利條件,幫助他人實施侵犯商標專用權行為,如承攬、運送、郵寄運動鞋、服裝、箱包、工藝品等侵權商品的違法行為。
四、侵害消費者權益執法重點
12.景區、長途汽車站、賓館飯店及周邊旅游紀念品等商品經營者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欺詐消費者、強迫或變相強迫消費的行為。
13.經營者在銷售商品或者服務時作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宣傳行為。
14.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時存在強制消費行為。
15.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時存在消費欺詐行為。
16.經營者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
17.經營者在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時侵害消費者人格尊嚴、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
五、廣告監管領域執法重點
18.廣告中使用“國家級”、“最高級”、“最佳”等用語。
19.房地產廣告含有升值、投資回報、能夠為入住者辦理升學事項的承諾以及房地產預售廣告未載明房地產開發企業名稱、預售許可證文號。
20.醫療、藥品、醫療器械廣告含有表示功效的斷言和利用專家、醫生、患者等形象作證明的內容,未注明廣告批準文號。
21.金融類廣告未合理提示或警示可能存在的風險以及風險責任承擔的;對未來效果、收益或者與其相關的情況作出保證性承諾,明示或者暗示保本、無風險或者保收益的;利用學術機構、行業協會、專業人士、受益者的名義或者形象作推薦、證明。
六、不正當競爭領域執法重點
22.強制或變相強制申請辦理水、電、氣入戶的經營者或消費者購買其提供的入戶設備和材料;強制或變相強制用戶接受其指定經營者提供的服務;強制或變相強制向用戶收取最低用水(電、氣)費用、強行向用戶收取“用水(電、氣)押金”、“保證金”或者強行指定、收取“預付水(電、氣)費”的最低限額;強制或變相強制用戶購買保險或其他不必要的商品。
23.煙草行業企業強制或變相強制用戶購買其指定的產品或搭售不必要的商品、對用戶實行差別待遇等。
24.電信企業(包括電信、移動、聯通等)在銷售或服務過程中隱瞞或作虛假宣傳,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向消費者強制收取增值服務費、上網費、流量費;實行資費差別待遇、濫收費用、在鋪設住宅小區電信管道或進行入戶安裝時,限制其他經營者的競爭。
25.建材行業經營者虛假宣傳、不正當有獎銷售等行為。
26.通訊器材、汽車配件、成品油經營企業銷售未能提供合法進口手續商品的行為。
七、市場準入領域執法重點
27.企業登記事項發生變更時,未辦理有關變更登記的。
28.提交虛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取得企業登記的。
29.無照經營行為。
30.企業公示信息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聯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