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正月的最后一天是“尾暝”,在莆田清風嶺、東巖山、文峰宮都會進行點燭山儀式,市民點燃數百對蠟燭祈福,寓意新年紅火。其中,在文峰宮舉行的點燭山儀式場面最為壯觀,這項習俗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
每年農歷正月的最后一天晚上,文峰天后宮都會舉辦“尾暝燈”祈?;顒?/p>
25日晚上6時許,海都記者來到文峰宮,現場已準備好。7時許,文峰宮的慶元宵活動正式開始,男女老少在殿內祭拜完媽祖后,來到文峰宮門前,將一對對紅蠟燭整齊地插在燭架上點燃,很快燭架插滿了蠟燭?;鸺t的“燭山”座座相挨,燭火輝煌。
夜幕降臨燭山點燃,文峰宮周邊大大小小數個鐵架上點滿了蠟燭
據文峰宮管委會工作人員介紹,舊時,各村元宵后的龍燈都要集中到文峰宮焚化,因為怕游燈過后的龍燈生氣,為害人間。而媽祖作為海神,可以統收諸龍。因此在媽祖宮前焚化龍燈,漸漸演變成“尾暝燈”的習俗。蠟燭不能全點完,點到剩下2寸許時就吹滅。到二月初一,各家各戶再來請回他們的“燭腳”,帶回家中繼續點燃,以示瑞兆臨門,也俗稱“請火母”。
當日晚上除了點燭山儀式,還有大型文藝踩街活動。踩街活動由高舉媽祖旗的儀仗隊開路,帶領30多支民間文藝踩街隊,途經觀橋、梅園路、新街口、舊車站、十字街等路段,再繞回到文峰宮,一路布福。不少市民扮成昭君出塞、大五福(福祿壽財喜)、三及第(狀元、榜眼、探花)等人物,通過精致的妝容和神態將莆田的地方民俗展現出來。
在莆田民間流傳一句話,“鬧元宵文峰宮起,文峰宮止”。據介紹,文峰宮媽祖“尾暝”元宵傳統延續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每年都有不少來自國內外的信眾前來進香祈福。(記者 林養東/文 馬俊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