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孕育生命、聯通世界,既是自然資源的寶庫,更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平潭錨定“一島兩窗三區”宏偉藍圖,堅持做好“海”的文章,做大做強海洋經濟,從科技創新到產業發展再到國際合作,平潭正不斷把“新藍圖”變成“實景圖”,藍色經濟展現出澎湃動能和無限潛力。
位于平潭長江澳的海上風力發電項目
近日,位于平潭長江澳的海上風力發電項目通過應用有源無線測溫系統,實現實時監視,方便運維人員及時發現接頭超溫并采取措施,有效避免風電機組因接頭過溫導致火災事故。
福建平潭大唐海上風電有限責任公司顯美風電場運維班長李文豪介紹,該系統主要是由溫度傳感器、采集主機以及溫度監測預警系統組成。
海上風電產業鏈長,關聯度大,隨著海上風電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產業鏈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清潔能源正源源不斷輸送到千家萬戶。據了解,長江澳海上風電項目位于平潭長江澳以東海域,一期機組建設容量規模為185兆瓦,風電場場區高90米,年平均風速每秒10米。全部機組投入運營后,預計每年可提供清潔電能7.74億千瓦時,可滿足約100萬人的年用電需求。
在平潭,與海洋相關的項目正在不斷孕育。去年5月,實驗區成功簽約一項海洋經濟項目,泛海海工智能裝備有限公司計劃在平潭建設泛海新材料船舶生產基地,目前該項目正持續推進中。據介紹,該項目落地后,不僅能彌補福建省在新材料船艇制造行業的空白,而且將有力帶動平潭先進制造業發展。
泛海海工智能裝備有限公司董事長潘巖表示,希望項目能帶給福建客戶全新的漁業船舶產品,保障漁民作業的生產安全,同時可以用更綠色更節能的產品對傳統船舶進行迭代升級。
向海而生、向海而興,平潭揚起海洋經濟“風帆”,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藍色動力”。2024年12月31日,載著3臺門座式起重機的“建揚誠和”輪緩緩駛離平潭金井港區,這批總價值約5000萬元的起重機將出口到印度尼西亞,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實驗區港務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林永生表示,依托實驗區政策優勢,公司積極探尋國內外業務機會,此次業務是繼2022年向巴基斯坦出口港機后的又一里程碑,標志著平潭港區在服務對臺業務的基礎上,打通東南亞國際航線,與全球市場接軌,進一步發揮港口集聚、輻射效能,助力區域經濟、對外開放與全球貿易交流合作。
這些年,平潭重點圍繞抓產業、謀創新、促開放、助推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不斷取得新成效。實驗區經發局發展和改革處(民營經濟處)處長鄭明娟表示,在綠色與海洋經濟方面,平潭與央企合作,有序開發海上風電,目前風電場總規模達198.83萬千瓦,已建成總裝機容量78.83萬千瓦,今后將穩中求進,用好用足一系列利好增量政策,加快把政策紅利轉化為發展實效,持續發展重點產業,推動構建具有實驗區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作者: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