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落有序的石頭厝面朝大海
電影《后會無期》讓許多人知道了東極島,這個曾經寂寂無名的小島突然之間成了熱門的旅游目的地。而在平潭,也有許多風光旖旎,尚未開發的小島,它們常年與廣袤大海相伴,養育出勤勞淳樸的一方漁民。
草嶼島就是其中之一,它屬于南海鄉,位于平潭主島南邊的海中,東邊就是臺灣海峽,南臨莆田南日島,西望福清東瀚,北靠敖東錢便澳。
印象
綠意醉草嶼 山水養人家
在平潭這么多景色別致的小島中,草嶼島無疑是樹木蔥蘢的典型代表,因島上植被繁盛,四季常青而得名。據草嶼島村民介紹,目前草嶼島共劃有六個行政村,分別是陳厝村、蓮沃村、西門村、江尾村(包括普安下自然村)、后坑村、以及苓兜村。住在草嶼島上的島民以大海為“糧倉”,靠海吃海發展漁業,主要以遠洋捕撈和養殖為主。
從平潭芬尾碼頭上船前往草嶼碼頭,二十多分鐘的船程便能到達,目前,渡船仍是島民們進出島的唯一方式。
入島便是滿眼滿山的翠綠。村道兩旁的榕樹看上去頗有些年月,榆樹、相思樹郁郁蔥蔥,路旁邊種滿了小花小草,這欲滴的翠色向遠山蔓延開去,石頭民居高低錯落,依山而建,便也隱在這綠意之中。島民們常年在大海青山中養著,在金色的太陽下勞作著,觸目便是綠,觸手便是清凌凌的水,因此也養出了黝黑發亮的膚色和清靈澄凈的眸子。
石頭因為被風化和侵蝕好似 “蜂巢”
高處俯瞰下來,裸露的島礁就像一個巨大的烏龜,在海上緩慢前行
礁石
海蝕地貌如畫卷 幾多別致幾多奇
草嶼島東面的后坑村有一個百礁灣,此處向上梯田錯落,山木蓊郁,從高處俯瞰下來,裸露的島礁就像一個巨大的烏龜,在海上緩慢前行。在烏龜前方,分布著幾塊墨黑色的礁石,村民林錕介紹,其中一塊礁石形似棺材,在當地人眼中代表著“升官發財”的吉祥之意。
海蝕地貌,鬼斧神工
從百礁灣沿著海岸線蜿蜒向前,這里宛若一個巨大的“石頭大觀園”。多種不同顏色的石頭鑲嵌在同一塊巨石之上,形成諸如紅—灰—黑石頭夾層的奇異現象;有的石頭仿佛“蜂巢”,表面上的窟窿大小相近,中間的石頭則被海水海風掏空,有的還呈現出五個腳趾的形狀,有的如古人行云流水的文字,鬼斧神工;在巨石之上,還立著一塊天然石碑,淺灰色的石身和橙色的碑字渾然天成;不少石頭表面如刀刻般,呈現出各不相同的奇特圖案,耐人尋味。受千百年海水洗禮,海風侵蝕,紅褐色、墨黑色、淺灰色的鵝卵石變得光滑異常,令人愛不釋手。海蝕崖、海蝕洞、海蝕臺、海蝕柱等,這幾萬平方米的海蝕地貌景觀猶如油畫卷般在此處緩緩展開,蔚為壯觀。
因為海水洗禮則形成海的孔洞
早些時候,省地質調查研究院的地質專家還專程來到此處,考察這獨特的海蝕地貌。“一塊巨石由多種顏色的石頭鑲嵌而成,原因是地殼運動基性巖脈入侵,而‘蜂巢石’表面的孔洞則是風化和侵蝕而成。”省地質調查研究院的高級工程師毛凌云說,“這里獨特的海蝕地貌也被劃入平潭地質公園范圍。”
惟妙惟肖的牛鼻洞
傳說
“牛鼻洞”下留仙跡 “硯池”坑中話愛情
在成群成片的鵝卵石上,一座石山蔚然佇立,石山有兩個洞口,從外觀上看就像兩個碩大的牛鼻子,當地人稱之為“牛鼻洞”。在牛鼻洞外,不少石塊錯落分布,最引人注目的,當屬一塊“駿馬石”了,有好奇的游客上前去,跨上“馬背”,竟也別有一番風味。
從“牛鼻洞”前往“硯池”需頗費一番功夫,小路完全由石塊組成,光滑陡峭,有的出口緊容一人側身通過,有的則需退潮時在巖上快速通過。“漲潮的時候很危險,大浪沖擊海蝕洞,海水波濤洶涌,這里就像一個小‘東海仙境’,觀海聽濤也不遑多讓。”林錕自小在后坑村長大,對此處的地形早已了如指掌。
由于水質良好,少人開發,壇紫菜、海螺、龜足、藤壺、石鱉等野生海產品在此處的巖壁上也十分常見。“相對于其他地方,草嶼每年產的紫菜量少,吃起來十分香甜,因此每年壇紫菜一上市就被哄搶一空。”林錕稱。
“硯池”是個不大的池子,四周被巖石環繞,再往外一點兒,就是廣袤無垠的大海。大自然賦予它壯麗神秀的風光,美麗的傳說也賦予它神秘的色彩。
相傳古時候,在草嶼島上,有一對年輕的男女相愛,并經過家長的同意訂下了親事?;槠谇暗囊惶?,男孩照常出海打漁,女孩在紡織嫁衣。這時天上來了兩位小仙,一名為牛仙,一名斗(仙名),他們倆為爭誰是真的斗(仙名)而大打出手,戰斗中二仙翻江倒海,激起海浪洶涌,從中午一直到傍晚,導致在小船上打漁的男孩,上不了岸。家里人久久不見男孩回家,就和女孩一起來到海邊,正巧看到一個大浪將精疲力竭的男孩卷進漩渦,慢慢不見蹤影。
女孩目暏全一切,撕心裂肺,她不相信勇敢的準夫婿就此喪生,于是天天來到硯池中間的平硯上,期待心上人還能歸來??膳O珊投凡⑽赐V箲鸲?,原本平靜的港灣不得安寧。這天,在牛仙和斗爭的東邊港灣里,突然之間白沙漫天,遮天蔽日地向岸上的坡地而去。隨著飛沙漸漸褪去,原來平坦的大片巖石浮起,赫然升起一只奇大無比的烏龜,原來這是此處的鎮海神龜。他憐憫女孩和村民,也對兩小仙的所作所為感到憤怒,于是沖向牛仙和斗,準備戰斗。牛仙和斗一看觸怒了神龜,相伴往東海逃竄,而女孩在硯池邊久久等不來男孩,最后投海而死。村里的老人說,硯池外圍的浪花就是女孩常穿的白裙,為紀念女孩的忠貞,神龜運用神力在此下咒,此后但凡在硯池中印出人影的情侶將有情人終成眷屬。
鎮海神龜為了守護這方水土,停留在原地,卻還是向二者逃竄的方向怒目相視。因為白沙飛盡,港灣里的眾多礁石裸露在水面,當地漁民將此處起名為“百礁灣”。然而牛仙和斗并沒有逃遠,牛仙幻化出牛山,鼻孔成了“牛鼻洞”,而在他,而旁邊的“人臉石”則為斗幻化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