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自駕游的客源
建議不斷研發旅游特色新產品,把丹桂花、薏米、靈芝的浦城三寶(還有茶油、酸棗糕、桂花糕、桂花酒、桂花茶、木樨茶、坑尾的馬跡茶、毛洋的臘肉、榧子、雁塘的黃柿等)旅游系列產品,進行統一精包裝,設計新式包裝袋,開發成一袋裝三寶(或一袋裝四寶、六寶、八寶)的 “浦城三寶或四寶、六寶、八寶”的旅游特產。
利用浦南高速公路,融入武夷山、黃山世界級旅游品牌的大武夷旅游網和福建省旅游網。
以三清山、江郎山、千島湖、龍虎山、太姥山五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鳳陽山國家自然保護區,湛盧山、洞宮山二個省級風景名勝區,二十八都古鎮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及中國十大名關之一的仙霞關作為強大的客源市場輻射,進行景區之間游覽線路的連接,達到互送客源、互惠互利、取得雙贏的目的。
近期重點是吸引自駕游的客源。隨著浦南、龍浦高速公路的開通和浦建龍梅鐵路的建設,為對接長三角客源市場提供了便利。尤其是毗臨武夷新區這一建設中的新的旅游中心城市,南接北連的區位優勢將更加明顯,有利于省際間自駕游客源市場快速拓展。所以在旅游產品的開發上、旅游服務設施建設上將更多考慮自駕游的需求。
目前浦城正積極籌劃推出一年一度“金秋賞桂”自駕游精品線路,在“滿城盡是桂花香”的時節,著力打造丹桂文化品牌,吸引更多賓朋來浦城一邊游玩,一邊沐浴陣陣沁人心脾的桂花香,品著桂花茶、吃著桂花糕、欣賞著“閩越風、丹桂情”的文化意境。
發展特色產業、工業商貿游
實施“田園農業+農家旅游業”的模式發展,挖掘農村生態文化內涵,以農村民俗風情、回歸自然、休閑度假生活為基調,把農村的犁、耙、鋤頭、鐮刀、竹籮等各種農村生活器具展示出來,形成了鄉村民宿、主題公園、鄉村花園、觀光果園、田園餐廳、鄉村農場等多元產品發展的格局。
把鄉村旅游發展與美麗鄉村、新農村建設相結合,推動鄉村生態景觀發展。
著力打造鄉村旅游精品項目,從產品研發、加工、包裝、推廣等多方面,推動鄉村旅游產業從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
與產業融合,發展特色產業、工業商貿游。配合文化部門重點打造仙樓山紅色森林公園(蘇區紀念館)、章氏功德院、剪紙藝術展覽館、閩派古琴樓等。配合農、林部門,重點是烏龍山(九石渡)綠色農業旅游示范點、榮華山森林公園等。配合工貿部門,重點引導福建浦城圣農、正大生化、綠康生化、榮華山輕紡園等,發展工業旅游示范點、開發創意產業園,旅游工藝品、旅游養生食品和禮品等。
做好旅游招商引資和客源市場
采取“近攻遠交、山海協作”的策略。“近攻”,即鼓勵浦城本地和在外創業的有實力老板及本省毗鄰的浙江、江西等城市有實力公司老板來浦城投資旅游業。“遠交”, 即是北京、上海、廣東等全國各地和臺灣、香港、澳門及國外。
“山海協作” 即“廈門特區”,借助“5·16”武夷旅洽會、“9·8”廈門國際招商及中國杭州旅交會等為舞臺,大力推介浦城縣重點旅游招商項目。
旅游客源市場主要有本地客源、周圍客源、國內客源、國外客源的四大客源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