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份,機器人采茶機模擬機有望下地試驗。”8日,南平市政協委員、武夷山永生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方舟說,“這是一款人工智能采茶機,能通過機械視覺代替人工采摘茶葉青葉,可提高采茶質量和效率,減輕人力負擔。”
方舟的母親游玉瓊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傳承人,也是三屆、四屆南平市政協委員,她表示,期待機器人采茶機早日從實驗室進入生產線,這將對武夷山乃至福建的茶產業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
近年來,南平茶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但作為具有明顯區域性特征的傳統行業,也遇到了產茶大市缺少“航母型”龍頭企業、優勢產業未形成產業集群優勢、科技賦能跟不上現代產業需求、行業亂象催發品牌管理危機、要素保障未實現有效突破等瓶頸。
2021年以來,方舟相繼提交了《傳統農業產業轉型升級之我們在路上》《關于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走出南平綠色科技“土特產”發展道路》《關于發揮武夷山生態稟賦優勢科技賦能做好統籌“三茶”發展的建議》《關于保護挖掘茶市星村歷史資料建議》等提案。
“我提交的都是有關‘三茶’統籌發展的提案,從茶葉的成分、智能化制茶設備、茶葉新品種研發、茶文化等方面闡述如何做深做足茶產業。”方舟說。
放眼閩北大地,做好“三茶”統籌發展這篇大文章,已成為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履職的重要抓手和前沿陣地。
2021年8月,市政協圍繞“弘揚茶文化,做強茶產業,讓茶香飛入尋常百姓家”重點課題進行專題協商,立足南平市茶產業龍頭缺乏、產業鏈短、融合度低等問題,提出對策建議。
為推動協商意見落地轉化,回應委員和群眾關切,2022年5月,市政協主席會議圍繞該協商課題開展“回頭看”,通過進一步協商促進市委、市政府抓好中小企業培育、引進發展茶葉精深加工、推進茶產業再做大。
2023年,市政協再次將“強鏈延鏈,推動茶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課題列入年度重點協商計劃。課題組橫跨閩黔湘三省,深入20余個茶葉重點鄉鎮,與眾多茶企、茶農、經銷商、科研機構、行業管理部門等進行了幾十次座談交流。
經過2個多月的深入調研,一份沉甸甸的重點協商調研報告形成:對標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和省委、市委的期許,南平市茶產業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立足南平市實際,對接現代市場需求,南平市茶產業前景可期;面對傳統市場困境,聚焦產業發展前沿,實現茶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從壯大企業上尋突破,打造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引擎;從產業集聚上謀發展,推動形成現代茶產業發展集群;從產品開發上提價值,構筑與大眾消費結構相匹配的產品供給體系;從科技創新上找思路,持續增強茶產業發展后勁……
據了解,2021年以來,南平市政協積極引導和支持各級政協委員發揮優勢,通過提案履職盡責,為推動“三茶”統籌發展獻計出力。委員們提交“三茶”相關提案120多件,其中《關于保護利用武夷山茶樹種質資源的建議》《關于推動生態茶園建設的幾點建議》等提案被列為市政協重點提案。在市政協的大力推動下,眾多有前瞻性和建設性的建議被市文旅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吸納,制定相應政策惠及眾多茶農、茶企。(裴禮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