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至10月,南平全市51個主要流域斷面Ⅰ—Ⅱ類優質水比例98%,居全省首位;
簽署水環境整治跨區域協作聯動框架協議、交接流域水質斷面清單,全市巡河交水聯合行動常態化推進;
前不久,水利部公布第三批2023年度國家水利風景區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名單,南平市考亭水利風景區上榜;
……
共護生態福建“母親河”,共繪人水和諧“新畫卷”。作為閩江之源的南平久久為功,持續探索,通過創新建立“巡河交水制”,即跨區域、跨流域協作聯合巡河、聯動治理,打造聯動治水新模式,全力守護“水清、河暢、岸綠”的閩江水生態。
今年4月,以富屯溪流域為單元的光澤、邵武、順昌、延平,率先組織開展了巡河護河聯合行動,簽署水環境整治跨區域協作聯動框架協議,交接流域水質斷面清單,并通過建立常態化工作機制,創新推動形成“上下游左右岸一盤棋”的聯動治水新格局。
8月,全市在總結四縣(市、區)聯合開展巡河護河行動基礎上,以建溪流域為單元的武夷山、建陽、浦城、松溪、政和、建甌、延平等七縣(市、區)開展巡河交水聯合行動,聚力探索完善“上下游、左右岸、前后任”跨區域跨流域協作機制,進一步加快構建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的聯防聯控、區域共治良好局面。
從兩個跨區域跨流域協作區的組建,到集中聯合行動的展開,再到交接斷面水質情況、涉河問題清單、督導落實清單等,“河長制”升級為“聯合河長制”,“治水”實現了從“單打獨斗”向“握指成拳”轉變。
“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前后任縣(鄉)河長交接河湖水質、涉河問題、督導落實等清單,并通過加強考核,進一步增強了水環境協同共治的成果成效。”南平市河長辦專職副主任何宏介紹,目前,巡河交水工作還進一步延伸至小流域,到鄉鎮(街道)、村,逐步實現鄉鄉交水、村村交水。
截至今年10月,南平全市18個國控斷面Ⅰ—Ⅱ類優質水比例為100%,82個小流域斷面Ⅰ—Ⅱ類優質水比例81.7%,全市水環境各項指標位居全省前列。(記者 吳建瓊 通訊員 王驥)